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两侧椎旁肌的形态学改变,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84例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按患者顶椎位置分为3组。A组:顶椎位于L2-3椎间盘,B组:顶椎位于L3椎体,C组:顶椎位于L3-4椎间盘。使用image pro PLus软件测量椎旁肌肉相关数据。 结果 (1)A组顶椎节段多裂肌(MF)面积比凸侧大于凹侧,MF脂肪浸润程度凸侧小于凹侧;(2)腰大肌(PS)面积比凸侧小于凹侧, PS脂肪浸润程度凸侧小于凹侧。(3)A、B、C 3组在顶椎上一个及下一个椎间盘平面与顶椎椎间盘平面有相似的结果。 结论 退行性侧凸患者凸凹侧椎旁肌退变程度不同,凹侧大于凸侧,退变节段主要发生于顶椎上、下各一节段。且肌肉退变主要以肌肉的脂肪浸润程度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分析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致病菌谱及影响致病菌检出率的因素,为提高致病菌检出率、规范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9年1月南方医院骨科学科脊柱骨科诊断为脊柱内固定手术后深部感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致病菌检出种类及检出率,探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感染类型(早发性及迟发性感染)、取样时间(初次手术后至样本收集的时间)、取样前抗生素干预与否、抗生素干预时间(取样前抗生素治疗的天数)等因素对致病菌检出率的影响。结果:符合纳入标准89例患者中,38例血培养或切口组织培养阳性,检出率为42.7%,其中单一病原菌31例,混合感染7例。共培养出47株病原菌,革兰氏阳性细菌26株,革兰氏阴性菌20株,真菌1株。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27.7%)、大肠埃希菌(8株,17.0%)、表皮葡萄球菌(5株,10.6%)、铜绿假单胞菌(5株,10.6%)。感染类型(P=0.002)、取样时间(P=0.044)及抗生素干预(P<0.001)均影响致病菌的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抗生素干预时间对检出率无影响(P<0.05)。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致病菌检出率为42.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迟发性感染更易培养出致病菌,抗生素干预及取样时间均可影响致病菌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非计划再入院是导致患者负担加重和医疗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目的是统计本中心脊柱外科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分析其原因,探究合适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1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脊柱骨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4 770例患者病例资料,共筛选出92例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患者,分析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疾病类型、不同手术部位、不同内植物使用情况下患者再入院原因。结果脊柱外科30 d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率为0.62%(92/14 770)。其中因神经功能缺陷或恶化再入院46例,因手术部位感染再入院32例,因脑脊液漏再入院6例,因血肿形成再入院5例,因内植物移位再入院2例,因骨水泥渗漏再入院1例。结论脊柱外科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主要原因是神经功能缺陷或恶化,脊柱外科医生应注重提高手术质量以降低非计划再入院率,避免不良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