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33例(33侧),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6~55(30.3±5.7)岁;右侧22例,左侧11例。病程12~48(25.6±14.2)个月。受伤原因:扭伤28例,车祸伤5例。所有患者进行全关节镜下的改良Broström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踝关节活动情况,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踝关节前抽屉试验检查踝关节稳定情况及步态。术后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Karlsson 踝关节功能评分(KAFS)评价踝关节功能。对比患者手术前与术后12个月VAS、AOFAS、KAF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80(50.3±12.6)min。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肌腱损伤等并发症。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0(25.0±10.7)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无置入物排斥反应或线结反应;踝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度良好;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均阴性,未出现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均恢复正常步态。术后12个月依据AOFAS评分标准,踝关节功能优27例、良6例;依据KAFS评分标准,踝关节功能优28例、良5例。术后1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02±1.93)分降低到(1.33±0.16)分,AOFAS评分由术前(61.75±13.08)分提高到(92.37±4.15)分,KAFS评分由术前(64.46±10.81)分提高到(93.19±5.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65, -13.303, -12.346, P值均<0.05)。结论 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手术创伤小,是一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改良背阔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严重的小腿创伤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10月,收治24例小腿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伴有严重的软组织、血管和(或)神经损伤,小腿无可与游离组织瓣相吻合的血管,不同程度的骨质、肌腱外露和(或)骨髓炎.软组织缺损范围6.5 cm × 10.0 cm~18.0 cm×25.0 cm.患者术前病程1个月~1.5年.应用大小8.0 cm×12.0 cm~20.0 cm×27.0 cm的背阔肌游离皮瓣修复缺损,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远端为蒂,其近端与胸背动脉吻接,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与胸背动脉伴行静脉吻接.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 结果 术后2例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无1例出现血管危象,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术后2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2.5年,平均1.6年.皮瓣外形、质地、厚薄及色泽均较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 ~ 20 mm,平均16.6 mm. 结论 对于小腿同侧无可供吻合血管的严重组织缺损时,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远端为蒂,其近端与背阔肌皮瓣的胸背动脉吻合,胸背动脉伴行静脉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吻合的方法来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45例(45指)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等5种岛状皮瓣修复。通过术后随访,比较各种皮瓣的治疗效果、治疗优缺点和最佳适应损伤类型。结果45例皮瓣全部成活,植皮区I期愈合。术后1例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和1例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经伤口换药后,均成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15.7±2.1)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恢复满意,质地柔软,弹性好,未见明显色素沉着,拇指活动、对掌功能及皮肤感觉均恢复良好。结论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虎口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和指动脉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临床治疗各有优点,临床可根据拇指皮肤缺损特点,选择最佳皮瓣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通道全内距下关节镜排钉技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三通道全内距下关节镜排钉技术治疗的33例(33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32.6±11.3)岁(范围:2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手术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患者21例(21足),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6~63(31.34±12.17)岁,右侧13例、左侧8例。21足均采用全踝关节镜下修复治疗,术后定期门诊随访、拍摄影像学资料,观察患者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外观及步态等;通过对比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及足踝功能测试(FAAM)评分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21例中,7例采用加压钉固定骨块,14例采用带线锚钉重建腓骨侧止点。术后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21例患者随访8~16(12.63±6.8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无感觉过敏现象以及瘢痕触痛,患者对切口外观恢复满意,踝关节正常活动恢复,踝关节抽屉试验阴性,未出现患肢肌肉萎缩,均恢复正常行走步态;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的(5.71±1.19)分改善为(0.71±0.14)分,AOFAS评分由术前的(69.43±6.38)分提升到(88.52±0.79)分,FAAM由术前的(64.31±9.70)分提高为(86.37±5.2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86、19.923、8.310,P值均<0.01)。结论全踝关节镜下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具有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是治疗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并发踝关节不稳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中央动脉分支静脉化重建Tamai Ⅰ区断指回流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27例27指Tamai Ⅰ区完全离断断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8~51岁;拇指3例,示指9例,中指7例,环指5例,小指3例。患者均采用中央动脉分支静脉化治疗,术后观察患指外观、指甲生长及手指感觉情况,采用Tamai评分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指顺利成活,无一例出现动脉血供不足或静脉回流障碍危象,伤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未出现再植指体的部分坏死。2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13.3±3.5)个月。末次随访时,指体外观恢复满意,指甲生长平整,未见明显萎缩,指腹两点辨别觉为4.5~6.5(5.4 ±0.7)mm。按照Tamai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4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采用中央动脉分支静脉化重建Tamai Ⅰ区断指回流,具有安全可靠、成活率高、指甲正常生长等优点,是末节无可供吻合的静脉及可供静脉化的第二条动脉型断指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华麦绿素对老年人血脂、血糖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医学院科技开发总公司在国内首次从鲜嫩的麦苗中提取出麦绿素。为了解麦绿素对老年人的保健效果,以及为麦绿素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3年3~4月观察福州某干休所12名离退休老年人口服中华麦绿素后血脂、血糖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名临床诊断为高脂血症及合并血糖偏高的老年患者(男10名,女2名),平均年龄64岁(59~70岁)。 1.2 方法 每人每日口服中华麦绿素10g,分2~3次用温开水冲服,连续服用一个月。在观察期间不改变平时饮食习惯,并停止服用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olles骨折复位后发生急性腕管综合征(acute carpal tunnel syndrome,ACTS)的病因及诊疗方法。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22例Colles骨折复位后发生ACTS的患者。男9例,女13例;年龄23~60岁,平均46.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跌伤8例,高处坠落伤2例,打击伤2例,砸伤1例。致伤机制:直接暴力3例,间接暴力19例。根据Gartland&Werley的Colles骨折分型标准: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14例,Ⅳ型1例。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19例,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 xation,ORIF)治疗3例。骨折复位后至出现ACTS时间:闭合复位为1 h 30 min~48 h,平均11.6 h;ORIF 1例24 h、2例2周。首先进行保守治疗,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者改为前臂中立位固定,固定1周后症状无缓解者,每周注射糖皮质激素1次,共2周;ORIF患者直接腕管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保守治疗无效者再次行ORIF。结果 7例Ⅲ型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再次行ORIF后ACTS症状均消失。患者均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复发的腕管综合征(CTS)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 2001年6月至2009年12月采用显微神经松解联合带血管蒂小鱼际皮下脂肪瓣(HTFPF)治疗21例复发的CTS患者,男5例,女16例;年龄35~78岁,平均52.2岁.17例采用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后复发,4例采用内镜下腕管松解术后复发.术后复发时间5 ~35个月,平均19.6个月.按照CTS分型:中度8例,重度13例.所有患者桡侧3~4个手指麻木、疼痛,有麻刺感;Tinel征均阳性;食指指腹两点分辨觉5~14mm,平均9.3mm;握力6~18 kg,平均11.7 kg.所有患者复发后采取保守治疗3周均无效.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获18 ~48个月(平均24.4个月)随访.正中神经卡压症状明显改善时间2~14d,平均7.2d;两点辨别觉提高至2~8mm,平均4.0 mm;握力18~37 kg,平均23.5 kg.所有患者手指活动、感觉正常,麻木、针刺感消失,无明显的腕部疼痛,拇指对掌功能正常,肌电图检查均阴性,Tinel征、Phalen征、Reverse Phalen征均阴性.术后18个月,按CTS功能评定标准:优1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腕部主观疼痛减轻率达100%.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全部患者术后未出现支柱疼痛、小鱼际疼痛、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正中神经及其返支、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 显微外科治疗是治疗复发的CTS的有效方法,显微神经松解联合HTFPF可以恢复正中神经的滑动,并提供良好的软组织营养基床,显著改善复发的CTS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骨肿瘤、感染、先天性骨缺损等原因引起的大段骨缺损是临床修复重建外科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对于临床骨缺损的患者,自体骨移植作为最佳选择可以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移植后严重的免疫反应。然而,供区并发症的发生,以及自体骨的形态和大小常与受区缺损不一致,使得异体骨移植作为一种替代选择而出现。自1880年,Macewen首次在临床上成功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1941年提出骨库的概念,特别是综合骨库建立20年来,其所提供的同种异体骨在现代矫形外科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