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板后阻滞在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腰椎骨折手术的患者92例,男50例,女42例,年龄40~60岁,BMI 20~26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椎板后阻滞组(P组)和单纯全麻组(C组),每组46例.P组于全麻...  相似文献   
2.
小儿急性偏瘫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综合性疾病。在儿科较常见,本病病因较复杂。现将我们收治的20例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院采用异丙酚静脉实施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应用于小儿扁桃体肥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对照组患儿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复合麻醉。麻醉期间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等各项指标,详细记录两组患儿诱导时间、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同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入室后静卧5 min(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5 min(T2)、扁桃体切除时(T3)、术毕拿出开口器(T4)、拔管后5 min(T5)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两组患儿拔管后5 min、15 min、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及FLACC镇痛评分,并对其中评分≥6分者给予镇痛治疗,对两组患儿术后镇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诱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T4时间点,两组患儿MA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患儿T1、T2、T3时的MAP及H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5时,观察组患儿MAP及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后5 min、15 min、30 min时Ramsa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LAC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后5 min、15 min时躁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30 min时,两组患儿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无1例给予镇痛,对照组4例给予镇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术后麻醉恢复快且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我们应用改良袢式胆肠内引流术治疗老年梗阻性黄疸23例,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全麻拔管期可引起血压剧增、心率加快和心肌耗氧量增加的心血管反应。为预防这种反应,观察对比了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对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观察对象各科择期手术78例,男性35例,女性43例,年龄18-83岁,ASAⅠ—Ⅱ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硝酰基 (HNO)作为一氧化氮 (NO) 的单电子还原产物,对活体心脏发挥正性肌力作用。我们对于这些效果是否由于乙酸1-亚硝基环已酯(NCA,HNO供体) 对肌原纤维的直接作用进行了研究。方法: 将大鼠右心室的完整的梳状肌连接在张力换能器与刺激电极之间,肌小节长度设定在2.2-2.3 μm之间,K-H液表面灌流后 (pH = 7.4,室温),Fura-2经玻璃微电极负载进行离子透入法检测[Ca2+]i,同时测定心肌收缩张力的变化。稳态条件下对最大钙离子活化张力(Fmax)及达到50%活性需要[Ca2+]i(Ca50)进行测定。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原肌球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收缩力在NCA作用下呈剂量依赖性增加(20-100 μmol/L)。不同频率作用下(0.5-3.0 Hz,NCA 20 μmol/L,Ca2+ 0.5 mmol/L)收缩力的增加 (P< 0.01) 和[Ca2+]i瞬变 (P>0.05) 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舒张期作用力及[Ca2+]i不受NCA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稳态活化过程中NCA (20 μmol/L) 能增加最大钙离子活力Fmax [(124.0±15.0) mN/mm2 vs (90.0± 4.2)mN/mm2,P< 0.05],降低Ca50[ (0.39±0.01) μmol/L vs (0.57±0.03) μmol/L,P< 0.01],但不影响希尔系数 (3.94 ± 0.18 vs 4.92 ± 0.84, P>0.05)。同对照组相比,NCA处理去肌膜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加 (P< 0.05)。非还原条件下Western blotting可见肌原纤维出现交联。巯基还原剂二硫苏糖醇 (DTT,5.0 mmol/L) 能够阻止并逆转NCA的活动,进一步证实氧化还原反应依赖HNO 的效应。结论: NCA提供的HNO是心脏钙离子增敏剂,心肌调节蛋白质巯基翻译后修饰可能是其靶点作用所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注射神经节苷酯对新生大鼠HIBD后对脑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对脑白质opc死亡通路阻断所体现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新生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HIBD组(n=10)、HIBD+神经节苷酯治疗组(n=10).HIBD组和HIBD+神经节苷酯治疗组制作HIBD模型。HIBD+神经节苷酯治疗组每只新生大鼠分别腹腔注射30 mg/kg神经节苷酯,每日1次,连续6d。7日龄时断头取脑,制作脑片,计算每张脑片中OPC的凋亡数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HIBD后,HIBD组较假手术组OPC的凋亡数目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01)HIBD+神经节苷酯治疗组较HIBD组OPC的凋亡数目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05)。结论HIBD后新生大鼠OPC的凋亡数目明显增多。神经节苷酯早期干预后可明显减少HIBD后新生大鼠OPC的凋亡数目。从而证明神经节苷酯对新生大鼠HIBD脑白质OPC死亡通路的阻断作用具有一定的效力。  相似文献   
10.
<正>1一般资料患儿男,108天,第一胎,第一产,孕36周剖宫产娩出,无胎膜早破,出生时羊水清,脐带及胎盘未见常,1分钟及5分钟阿氏评分均为10分。人工喂养。自出生后即发现患儿胸腹部右侧自第四肋间至肋下约一厘米、自胸腹中线横贯至后胸背部中线处皮肤发红,面积约10×22cm~2。不突出于皮肤表面,压之不褪色。诊为血管瘤,未予任何处置。入院前三天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皮肤针尖大小散在出血点,色鲜红,不高于皮肤表面,压之不褪色。故来我院。无发热,无恶心及呕吐,无黑便,无齿龈出血及鼻(血丑),无意识状态改变,无抽搐及肢体活动障碍。在门诊查血常规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