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自动痔疮套扎术在门诊痔病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对门诊病人中86例Ⅱ-Ⅲ度内痔或混合痔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手术时间、并发症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2.3min;6例出现并发症;78例1次治愈,5例残留外痔,经手术切除后痊愈,3例残留内痔,2经硬化剂注射、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在门诊施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合并冠心病诊断的价值,以提高相关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LVH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狭窄组(30例,1支或以上狭窄≥50%)和非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板切除法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方法对96例包皮过长患者采用内板切除法行包皮环切术;同期对108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对两组术后出血、感染、系带水肿及阴茎外形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出血均为2例(P〉O.05)两组术后均无感染发生。内板切除组术后发生2例系带水肿,而传统手术组术后22例系带水肿.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板切除组阴茎外形满意度96.9%,传统手术组为89.8%,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内板切除应用于包皮环切术疗效理想,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剪切波组织定量技术(elastography point quantification,Elast PQ)对转氨酶异常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弹性值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收治的160例NAFLD患者纳入研究组,依据转氨酶水平是否异常分为甲组(异常,n=80)与乙组(无异常,n=80),并选取同期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Elast PQ值,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代谢指标、Elast PQ值;按照肝脏脂肪含量差异,将研究组分为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分析脂肪肝分度与Elast PQ值,Elast PQ值与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组WHR、BMI大小为:甲组乙组对照组,Elast PQ值大小为:对照组乙组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G、CHO、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Elast PQ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脂肪肝分度与Elast PQ值呈负相关(P0.05);Elast PQ值与AST/ALT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最大面积0.93±0.10,95%CI为0.985~1.00,灵敏度92.74%,特异度100%,Elast PQ值=4.23 kPa是最佳临界点。结论 Elast PQ联合相关指标检测可用于NAFLD定量评估,具有较高准确性,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诊断在鉴别桥本氏甲状腺炎伴发结节的良恶性的准确度研究。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的HT患者中,选取经病理证实的48例HT合并结节样病变的病例。治疗前后均行详细超声检查,治疗前或治疗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48例超声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结节的患者,13例乳头状癌、1例淋巴瘤;11例局限性桥本,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腺瘤。超声检查的敏感性83.3%、特异性76.6%及准确性80.3%。结论 超声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结节对临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建议推广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培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损部位角质形成细胞(KC),观察其细胞学特性&#65377;【方法】 原代培养SLE皮损和正常皮肤的角质形成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点,免疫荧光法进行角蛋白检测并计算细胞纯度;两步消化法纯化细胞;CCK-8(cell counting Kit-8)评价细胞的增殖情况,绘制生长曲线&#65377;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生长周期和凋亡情况&#65377;【结果】使用K-SFM(serum-free keratinocyte medium)无血清培养基能成功体外培养SLE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呈铺路石样&#65377;结合人工纯化,能达到 > 95%的纯度;与正常对照相比,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较迟(7 d vs. 4 d),但进入后增长迅速,S期比例为: (40.68 ± 1.81)% vs. (34.43 ± 1.24)%(P < 0.05);凋亡率高:(6.08 ± 0.72)% vs. (4.32 ± 0.44)%(P < 0.05)&#65377;【结论】 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培养难度大,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存在异常,可能为SLE发病的独立&#65380;始发因素,其致病机制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65377;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亚甲蓝注射液在门诊肛肠手术镇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选择142例门诊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亚甲蓝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4例采用亚甲蓝注射液+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对照组68例,单纯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观察对比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根据术后第1天、第3天的患者的疼痛评分,亚甲蓝治疗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在显著性(P<0.01)。结论 亚甲蓝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术后长效镇痛疗效,且副作用低,适合在门诊肛肠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合文献报道,探讨腹部卒中的病因、误诊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7例腹部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7例病人中2例合并腹腔内感染,1例合并肾性高血压,其余4例无明确病因;术前误诊5例,2例诊断为腹腔内血肿,但均未考虑腹部卒中。结论 腹部卒中是由腹部小动脉病变在各种诱因的影响下自发性破裂所致,诊断有赖于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及适当的检查,腹腔穿刺、B超或MRI具有诊断价值。及时剖腹止血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可分解吻合环 (BAR)在肠道吻合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将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4年 2月收治的 131例行肠吻合术的病例分为两组 ,吻合环组 (BAR组 ) 6 7例 ,手工缝合组 6 4例。术后分别记录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与吻合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等。 92例结、直肠癌中 89例 (BAR组 4 5例 ,手工缝合组4 4例 )术后随访时观察吻合口炎症发生情况。另外 ,BAR组记录BAR排出时间。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分布均衡。结果 BAR组死亡 1例 ,但与手术无关。BAR组未发生术后吻合口瘘 ,手工缝合组发生 2例 (3 12 % ) ;BAR组未发生吻合口出血和梗阻 ,手工缝合组发生 2例 (3 12 % )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BAR组 (2 7 2± 5 6 )h ,手工缝合组 (4 9 6± 8 7)h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BAR组发生吻合口炎症 1例 (2 2 2 % ) ,手工缝合组 11例 (2 5 0 0 % )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术后吻合环排出时间为(12 4± 6 9)d。结论 BAR是一种安全有效 ,可标准化的肠道吻合方法 ,特别是对急诊的高危病例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痔疾洗液联合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性肛窦炎的疗效。方法 91名肛窦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4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痔疾洗液熏洗,然后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塞肛;46例对照患者给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然后给予复方角菜酸酯栓塞肛。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为57.78%,总有效率91.11%,均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30.43%及总有效率7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疾洗液联合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肛窦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