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基于红外遥控技术的可升降医疗病床。论述了病床机械结构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红外遥控电路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该病床具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运行可靠、能持久连续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何亮  周洪翔  尹东  金哲  牛杨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0):1374-1377
目的:探究胫骨横向搬移术联合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其对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6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用VSD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胫骨横向搬移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患肢踝肱指数(AB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足部血流指标(足背动脉内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9.29%,高于对照组的59.38%(P<0.05);治疗后,观察组ABI以及VEGF、bFGF、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横向搬移术联合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高于单用VSD,可能与其增加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足部血供相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对前循环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intraoperative aneurysm rupture,IAR)后影响手术效果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12年3月间连续入选的135例接受显微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148个动脉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时机、术前Hunt-Hess评级、高血压病史、动脉瘤位置、术中临时阻断夹的应用及内镜辅助观察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135例患者的148个动脉瘤夹闭术中,有31例患者的30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占动脉瘤的22.22%,占患者的20.95%),最终对所有接受治疗患者在术后1、3及6个月进行随访得到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94例,4分23例,3分9例,2分2例,1分8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机的选择(OR=0.063,P=0.019)、术前Hunt-Hess评级(OR=12.667,P=0.031)以及是否有高血压病(OR=0.143,P=0.045)都是影响IAR患者预后的因素,而动脉瘤的位置、术中是否使用临时阻断夹以及术中是否使用辅助观察夹闭效果等不是IAR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IAR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结论 手术时机、术前Hunt-Hess评级以及高血压病史都是影响IAR患者预后的因素,动脉瘤的位置、临时阻断夹的使用以及术中是否使用辅助观察等不是IAR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IAR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5.
6.
胃肠道间质瘤1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林琳  所剑  王权  何亮 《腹部外科》2007,20(3):164-16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196例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项目CD117、CD34、SMA、S-100、Desmin的阳性率分别为100%、54.6%、52.6%、15.3%、0.术后死于初次复发7例,死于再次手术后3例.本组5年生存率为94.8%.接受格列卫治疗者共38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1例,疾病稳定4例.结论 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诊断GIST的必要手段.加强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认识,规范手术及合理的靶向药物治疗是GIST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血浆皮质醇(Cor)、血糖(Glu)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例换瓣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和单纯全麻(GA)两组。于术前、术后4 h、术后第1、3、7天取血浆测Cor、Glu浓度,并记录术后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术前比较,GA组病人术后4 h,术后第1天血浆Co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GEA组血浆Cor水平仅在术后4 h显著增高(P<0.05),但其术后4 h,术后第1天的血浆Cor水平明显低于GA组(P<0.05)。术后第1天,GEA组血浆Cor水平即恢复致术前水平,GA组至术后第3天才恢复致术前水平。两组病人Glu从术后4 h至第7天均高于麻醉前水平,GEA组升高的幅度小于GA组,在术后各时点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GEA组病人术后清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早于GA组(P<0.05),术后VAS显著低于G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轻心脏换瓣手术病人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清醒与早拔管。  相似文献   
8.
杨德  李鱼  杨晓苏  何亮  陈科宇 《重庆医学》2015,(8):1060-1062
目的:探讨急性型胼胝体变性(M BD )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该院诊治的3例急性型M B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和随访结果。结果3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癫痫发作、谵妄性震颤、高热等;CT与MRI可见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病灶,CT示病灶为低密度,MRI表现为 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ADC等或低信号;3例均伴发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对称性病灶,1例出现脑桥臂对称性病灶,1例胼胝体膝部及体部出现类似“三明治”样改变。结论急性型M BD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但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用于立体定向靶点毁损术中实时监测的可行性,并观察此过程中NIRS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大鼠脑纹状体采用两点注入法注入6-OHDA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对正常及PD大鼠进行射频毁损,观察并记录脑组织靶点毁损时的NIRS尤其是优化散射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1)50只大鼠中有40只经阿扑吗啡(APO)诱导后表现为恒定左侧旋转,旋转圈数超过7 r.min-1。(2)射频毁损丘脑腹外侧核(Vim)时,在各温度点下NIRS出现特征性变化曲线。结论利用NIRS实时活体在位监测帕金森大鼠射频神经核团毁损术是科学、可行的,优化散射系数是监测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以减轻病残率,提高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部CT检查确诊,根据不同的出血量(多田法计算),分别采用局麻或强化麻醉下锥颅软通道引流血肿,或锥颅血肿引流配合脑室外引流,或单纯行脑室外引流术。结果引流2~6d后复查头部CT,示血肿完全消失38例,血肿减少90%以上74例,血肿减少85%以上86例,减少50%以上16例,血肿减少30%~50%有4例;未发生切口及颅内感染;术后死亡21例。结论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生存率,减少病残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