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202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脊髓髓内肿瘤多数为神经胶质瘤,临床上相对少见,诊治较为困难.室管膜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神经胶质瘤之-,在脊髓内呈膨胀性生长,较局限,属良性,多见于颈段或颈胸段[1].是可以完全切除的一种肿瘤[2].现对我院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989年3月-2007年1月收治的54例室管膜瘤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临床上,异位骨化主要有3种形式:①神经源性异位骨化(neurogenic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NHO),继发于严重神经疾患,如脑外伤、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②创伤后异位骨化,包括骨折、脱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等;③原发性异位骨化,如进行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progressiva,MOP)或进行性纤维不良性骨化(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FOP).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在脊柱感染疾病中诊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和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6例疑似脊柱感染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26~77岁(50.4±15.7岁)。获取患者的血液和病灶组织或脓液标本(CT引导下穿刺活检21例,开放手术25例),行微生物培养、血清学检测、病理检查和mNGS检测后进行结果的比较分析。结果:46例标本均在48h内获得了mNGS结果,微生物培养、血清学检测、病理检查等传统实验室检测时间1~12d不等。经临床最终诊断共35例为脊柱感染,11例为非脊柱感染。35例脊柱感染患者中,化脓性细菌感染14例,结核感染5例,布鲁菌属感染4例,未明确病原微生物感染12例;11例非脊柱感染患者中,脊柱肿瘤3例,终板Modic改变4例,终板骨折1例,DISH病合并假关节1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假关节2例。通过mNGS检测发现了脆弱拟杆菌、微小微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贝纳柯克斯体等少见病原微生物。mNGS在种水平与临床最终诊断的一致性为82.61%(19/23),在属水平的一致性为95.65%(22/23)。微生物培养阳性率为42.86%(15/35),mNGS检测阳性率为94.29%(33/35),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mNGS检测的敏感度为91.43%,特异度为90.91%,阳性预测值96.97%,阴性预测值76.92%。结论: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快速、高效、准确,在脊柱感染疾病的诊疗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后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髋关节周围发生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023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根据X线检查和CT检查分为异位骨化组(A组,121例)和无异位骨化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损伤情况、脊髓损伤到瘫痪肢体开始功能训练的时间、血清钙浓度、痉挛及压疮发生情况,分析与异位骨化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1.8%。A组与B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损伤至瘫痪肢体开始功能训练的时间、血清钙浓度及压疮发生率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中完全性瘫痪者及痉挛性瘫痪者比例较高,与B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A组患者脊髓损伤主要位于颈段及中胸段,与B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组患者脊髓损伤主要为ASIA A级和B级,与B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痉挛性瘫痪改良Ashworth Ⅱ级以上者异位骨化发生率较高,统计学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完全性脊髓损伤及痉挛性瘫痪是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为ASIA A级和B级者、颈段或中胸段脊髓损伤者及痉挛性瘫痪改良Ashworth Ⅱ级以上者易发生异位骨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脊髓损伤后诱导异位骨化的方法.方法10只新西兰白兔胸10水平脊髓完全横断后,右后肢膝关节呈伸直位石膏固定5周,每天去除石膏连续被动屈伸膝关节,每周6次,每次5 min.观察局部皮肤温度、肢体肿胀度及骨化情况;第5周末将兔处死,取骨化处行组织学检查.结果10只新西兰兔均成功诱导出异位骨化.新西兰兔右后肢肿胀明显,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诱导的异位骨化与临床上观察到的异位骨化组织学表现一致.结论被动活动+固定法能成功诱导异位骨化,可以用来探讨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