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527例,发生肺部感染83例,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肺部感染与颈脊髓损伤部位(C1~C4为高位损伤,C5~C7为低位损伤)、ASIA分级、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的相关性,并分析肺部感染患者痰细菌培养的细菌种类、株数及耐药率。结果:ASIA分级A级患者158例(30.0%),其中高位损伤43例(8.2%),均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发生肺部感染39例(90.7%);低位损伤115例(21.8%),52例行气管切开,21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中肺部感染16例(76.2%),31例未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中肺部感染7例(22.6%)。B级103例(19.5%),其中高位损伤27例(5.1%),19例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肺部感染12例(63.2%);低位损伤76例(14.4%),27例气管切开,18例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中肺部感染2例(11.1%),9例未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C级83例、D级183例,均未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均未发生肺部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位颈髓损伤、ASIA A级损伤及机械通气均是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01),气管切开对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影响(P=0.07)。83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出细菌117株,其中多重耐药菌75株(64.1%);其中非发酵G-菌(铜绿假单胞菌、洛菲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臭鼻克雷伯菌、液化沙雷菌、苯丙酮酸莫拉菌、产碱假单胞菌)76株(65.0%),其中59株(77.6%)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13.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30.4%);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12株(10.3%),其中5株(41.7%)多重耐药。结论:高位、完全性颈髓损伤及机械通气是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多重耐药非发酵G-菌,MRSA及多重耐药肠杆菌亦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2.
背景:对于Hangman骨折,采用颈前路融合钢板置入内固定和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目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颈前路融合钢板置入内固定和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例Hangman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钢板置入内固定与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与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与术后引流量更少(P〈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颈椎后路手术内固定相比,颈椎前路融合植入物内固定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颈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颈椎骨折脱位后尽早实施手术治疗恢复脊柱的生理结构,有利于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和减少早期死亡率的发生[1] .严重的下颈椎的骨折脱位往往脱位重或者合并多处骨折造成颈椎三柱结构破坏,稳定性丧失,脊髓和神经功能严重受损.很多患者需气管切开抢救生命,丧失前路手术固定的机会,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颈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能有效地复位和提供可靠的三柱固定,并能在固定的同时行减压,从而重建脊柱即刻稳定性、减轻脊髓损伤、促进脊髓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症的置钉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25例.结果 25例100枚螺钉均成功置入,术后4~6个月植骨融合,未发现钉棒断裂及松动.结论 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可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6岁,农民,因颈肩痛、左上臂疼痛及无力、四肢僵硬进行性加重1年入院。出生后被诊断为脑瘫,患者能自行行走,智力、情感正常,可做家务和农活。曾行输液、理疗、针灸等治疗无缓解。查体:构音障碍,吐字不清;颈部不自主地向右侧痉挛抽动,左上臂皮肤针刺觉减退,颈椎活动度正常,左肩外展、上抬受限,肘关节屈曲受限,三角肌、肱二头肌肌力Ⅳ级,四肢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髌阵挛、踝阵挛呈阳性。颈椎MRI检查显示C3~4、C4~5、  相似文献   
6.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上颈椎不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所组成的钉棒固定系统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31例寰枢不稳患者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男19例,女12例,年龄17~64岁,齿状突骨折22例(Anderson Ⅱ型16例、Ⅲ型6例),新鲜骨折15例,陈旧性7例;寰椎横韧带损伤2例,枢椎椎体血管瘤并寰枢不稳1例,Hangman骨折6例(Ⅱ型4例,Ⅱa型2例),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寰椎后弓、枢椎椎板植骨。结果 31例124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6个月X线片复查内固定位置良好,寰枢植骨融合,未发生螺钉松动、断钉现象,2例患者枢椎齿状突骨折给予C1~2椎弓根固定,未植骨融合,未加压,6~8个月取出内固定,保留旋转功能。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可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可使寰枢椎即刻得到坚强固定,操作技术要求较高,要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院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56例TSCI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等相关信息,按每两年时间段进行不同时间段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探讨其变化规律。结果:956例患者中,男性670例(70.1%),女性286例(29.9%);年龄11~84岁(49.87±20.74岁)。常见受伤原因依次为坠落伤(54.3%)、交通事故(37.2%)、重物砸伤(3.4%),其他原因所致损伤(3.5%)。C1-C4颈髓损伤25.5%,C5-C8颈髓损伤27.4%,胸髓损伤31.5%,腰骶髓损伤15.6%。按ASIA分级:A级415例(43.5%),B级120例(12.5%),C级220例(23.0%),D级201例(21.0%)。完全四肢瘫154例,不完全四肢瘫352例,完全截瘫261例,不完全截瘫189例。2012~2013年267例(27.9%),2014~2015年235例(24.6%),2016~2017年229例(23.9%),2018~2019年225例(23.5%)。从2012~2013年到2016~2017年,坠落伤所致TSCI逐渐增多(由47.1%增至64.9%),且平均年龄逐渐增加(由45.70岁增至55.64岁);交通事故所致TSCI逐渐减少(由45.3%减少至22.6%)。结论:TSCI住院患者以颈脊髓损伤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坠落伤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而交通事故伤比例则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于Hangman骨折,采用颈前路融合钢板置入内固定和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目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颈前路融合钢板置入内固定和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6例Hangman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钢板置入内固定与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与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与术后引流量更少(P < 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颈椎后路手术内固定相比,颈椎前路融合植入物内固定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颈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脊髓型或/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脊髓型或/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眩晕的患者,其中34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减压成形术(LAM组),28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组),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CHE)标准,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评分,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颈性眩晕的改善情况,比较不同病变节段颈性眩晕的发生率。 结果 LAM组中,32例术后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其中25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无明显缓解,眩晕症状缓解率94.11%。ACDF组中,27例术后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其中25例症状完全消失;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眩晕症状缓解率96.42%。在ACDF组患者中,间盘退变发生在C3/4,C4/5,C5/6,C6/7不同节段,眩晕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手术治疗对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或/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合并的眩晕症状是有效的,两种手术方式对颈性眩晕的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具有较高发病率和致残率,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中药治疗SCI已取得较好疗效,而蒙药治疗SCI的研究甚少.SCI属于蒙医理论中的白脉病,是赫依、血交搏,损及白脉引起的一系列症候,治疗白脉病的药物有珍宝丸、那如三味丸、扎冲十三味丸、白脉散等.积极探求合理有效组方,采用中、蒙药治疗或结合治疗将是该领域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