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特种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可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工作场所的评价提供重要依据.我省实行省、市两级分级管理.现将2002年我省管单位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感染人体后,有两种不同的发病类型,即原发性结核病和原发后(继发性)结核病。本文重点回顾近几年结核病发病学的重要进展,包括以肺泡巨噬细胞、脂质体、泡沫巨噬细胞、肉芽肿等为结构特点的原发性结核病,在结核发病过程中所起到的保护性免疫作用,以及结核空洞等继发性结核病所造成的组织破坏性免疫反应,导致MTB释放、逃离并播散。局部组织MTB抗原持续存在与宿主高致敏淋巴细胞游走,是形成结核免疫独具特色koch现象的基础,决定潜伏性MTB感染向活动性结核病的转化。当前MTB潜伏感染人群很大,因此加强筛查仍是结核病防控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定诊断放射学和临床核医学个人剂量调查水平。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2013—2017年委托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个人剂量监测室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诊断放射学和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个人剂量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分别监测诊断放射学和临床核医学工作人员43 743和5 109人次,超过调查水平(1. 25 m Sv)的分别有122和33人次,其中非真实剂量者合计104人次。2013—2017年诊断放射学组放射工作人员周期剂量当量低于临床核医学组(中位数:最低探测水平vs 0. 07 m Sv,P 0. 001)。诊断放射学和临床核医学周期剂量当量第99百分位数分别为0. 50和0. 94 m Sv,周期剂量当量均值分别为0. 09和0. 14 m Sv,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 36和0. 56 m Sv。结论考虑超过目前调查水平数据的高度不真实性和人工成本的因素,建议将每3个月0. 50和1. 00 m Sv分别作为目前诊断放射学和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调查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类型体模刻度不同类型剂量计时对眼晶状体受照剂量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剂量计刻度方案。方法将Hp(3)眼晶状体剂量计和Hp(10)全身体表剂量计分别放置于距正圆柱形水体模与ISO板状水体模15 cm处(模拟眼晶状体位置),采用镭-226放射源分别以一般公众、职业人群以及眼晶状体最大受照剂量标准(分别为1.0、5.0、20.0 m Sv)的剂量照射后,检测各剂量计的受照剂量。结果以1.0和5.0 m Sv照射时,Hp(3)眼晶状体剂量计测得的眼晶状体受照剂量高于Hp(10)全身体表剂量计(P0.05);眼晶状体受照剂量在刻度体模类型的主效应、剂量计类型与刻度体模类型的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0.0 m Sv照射时,眼晶状体受照剂量在剂量计类型、刻度体模类型的主效应和两者的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刻度体模均可用于眼晶状体剂量计的刻度,在剂量计类型的选择上应根据剂量等级或水平做出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HPGeγ能谱仪测定尿中放射性核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体尿样放射性核素测量作为判断体内污染的效果。方法 用HPGe γ能谱仪分别测量9名放射作业人员与18名非放射作业人员尿中238U、232Th、226Ra、134Cs、137Cs含量。结果 放射作业人员尿中238U、232Th、226Ra含量(Bq·L-1)为6.50 ±0.30、0.78 ±0.10、1.00 ±0.02,非放射作业人员对应为5.20 ±0.50、0.51 ±0.20、0.70 ±0.10;两组人员尿中134Cs、137Cs含量均低于测量方法的检出限(< 0.05Bq·L-1)。结论 9名从事稀土作业人员有可能由于职业因素而导致体内存在轻微的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2003-2007年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法。结果 5年共监测20 997人次,受照剂量超过5 mSv的人员占2.0%,只有1人受照剂量超过20 mSv,人均年剂量当量0.66 mSv,实测集体剂量当量13.85人·Sv。核工业人均年剂量当量最大,为1.80mSv,其次是核医学和工业探伤,分别为0.58和0.45 mSv,其他工种受照剂量都较小;核工业对集体剂量的贡献最大,达9.14人·Sv,占66.0%,其次是X射线诊断,为2.18人·mSv,占15.7%。结论 广东省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受照剂量基本呈逐年下降,同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南海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使用Z或IZ鉴别式个人剂量计对南海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004~2009年共监测551人,Hp(10)、Hp(3)和Hp(0.07)的人均年受照剂量均为0.63 mSv,实测集体剂量当量分别为346.51人·mSv、347.80人·mSv和348.11人·mSv,南海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年剂量均小于5 mSv。结论 南海石油测井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较低,远低于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调查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期望发现一种能应用于核辐射事故剂量学的新的光激发光应用材料。方法 取常用的塑封集成电路芯片制成粉末样品,测量其光激发光信号对辐射剂量的响应。结果 粉末样品在光激发下都发射光激发光信号且与辐射成线性关系。结论 初步认为光激发光测量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核辐射事故的剂量重建,并且可作为生物剂量测量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X射线探伤作业时的辐射场分布情况。方法 对室外移动式X射线探伤机周围不同距离放置剂量测量元件测量累积剂量;并同时在可接受剂量水平的剂量元件放置点用PDR2仪器直接读数;分别测量X射线探伤机作业时不同kv值、以及X射线探伤机照射窗口分别放置或不放置被探伤物体时的辐射场剂量分布。结果 X射线探伤作业时辐射场各方向上X射线照射剂量率随着与X射线管焦点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有用线束照射方向的正前方剂量率最高,比左右前45°方向普遍高一个数量级,比左右两侧90°方向及正后方普遍高2个数量级。结论 以探伤机X射线管焦点为起点,X射线探伤作业时探伤人员剂量控制区范围划分大约为:有用X射线束照射方向的正前方约90 m处;左右前侧45°约35 m处;左右侧90°约25 m处;正后方约20 m处。  相似文献   
10.
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保证热热释光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方法 从测量系统的组成部分关注测量环节。结果 分析引起误差相关因素,提出质量控制的方法。结论 加强测量环节的质量控制,是提供可靠检测数据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