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胸上段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时调强放疗靶区范围对生存预后的影响,并结合失败模式,为颈胸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至2014年间在本院接受根治性同期放化疗的132例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者71例,累及野照射(IFI)者61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LC)、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并行Log-rank法检验、COX风险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至2017年12月底,中位随访时间59.5(14.2~95.8)个月,随访率为99.2%。ENI组与IFI组1、3、5年LC分别为77.5%、58.8%、48.8%和64.3%、29.1%、26.2%(χ2=9.68,P=0.002),PFS分别为68.6%、37.7%、25.9%和47.5%、17.2%、3.6%(χ2=11.39,P=0.001),OS分别为81.7%、53.9%、31.3%和70.5%、31.9%、16.3%(χ2=7.70,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和照射范围是局部控制、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P<0.05)。ENI组总失败率和局部区域复发率均明显低于IFI组(χ2=13.23、5.24,P<0.05)。ENI组和IFI组≥ 3级的放射性食管炎、肺炎和骨髓抑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化疗时,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可明显降低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进而改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2.
背景 颈胸上段食管鳞癌发病率相对较低,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模式存在争议,缺乏便捷、准确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总体预后欠佳。目的 探讨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模式下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美国东部协作肿瘤组(ECOG)评分、肿瘤部位、肿瘤长度、TNM分期、放疗剂量、照射方式、化疗方案、毒副作用等,计算衍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d NLR)。依据患者d NLR,将患者分为d NLR<2.15组(64例)和d NLR≥2.15组(42例)。对患者进行随访,放疗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2~5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5年后每1年复查1次,计算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期(LRRFS)、无远转生存期(DMF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OS、LRRFS、DMFS的生存曲线,OS、PFS、LRRFS、DMFS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图像融合技术分析胸段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后食管病变局部复发部位的分布特点, 并探讨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剂量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至2019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20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资料。将确诊为食管病变局部复发患者的CT图像与原计划CT图像通过图像配准软件进行融合比对, 明确复发部位。对食管复发组(81例)及局部无复发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1∶1倾向评分匹配, 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各62例)治疗计划中各剂量、体积参数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对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局部无复发生存(RFS)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3、5年OS率分别为80.9%、42.6%、33.0%, PFS率分别为67.9%、34.0%、27.9%, RFS率分别为71.3%、39.2%、30.5%。T分期、N分期、放疗剂量为食管癌患者OS、PFS及R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1.42~1.87, P<0.05)。68例放疗后食管病变局部复发的患者中, 62例(91.2%)复发位于GTV...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对接受根治性放化疗(definitive chemoradiotherapy,dCRT)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长期生存的预测价值。  方法  共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202例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化疗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放疗前1周内患者GNRI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将患者分为高GNRI组(GNRI≥98)和低GNRI组(GNRI<98)。回顾性分析GNRI对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的影响。利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以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准确度,进一步探索GNRI和N分期、GNRI和PNI联合指标的预后预测价值。  结果  202例患者中,高GNRI组145例(71.8%),低GNRI组57例(28.2%)。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放疗剂量和GNRI是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预后因素分别建立PFS和OS的列线图模型,C-index分别是0.663,0.656,1,3,5年PFS和OS的校准图显示出预测值与实际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GNRI和N分期联合、GNRI和PNI联合分析时,发现两项指标较单纯GNRI相比,其预测预后生存的精确度显著增加(GNRI、coGNRI-N、coGNRI-PNI的AUROCs=0.628、0.657、0.694)。  结论  GNRI可作为根治性放化疗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一个简便高效的预测指标。GNRI联合N分期与GNRI联合PNI可提高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RL5B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 收集2021-03-01-2022-03-0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30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3~5 cm)。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食管癌组织,食管癌细胞系TE-1、ECA-109、EC-9706及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系HEEC中ARL5B mRNA和蛋白表达。体外培养食管癌细胞株,转染ARL5B干扰慢病毒载体(ARL5B-siRNA)和ARL5B过表达慢病毒载体(oeARL5B),建立ARL5B抑制(分为ARL5B-siRNA组、NC-siRNA组和TE-1空白组)及过表达模型(分为oeARL5B组、NC-Vector组和EC-9706空白组)。给予4 Gy剂量X射线照射细胞建立放疗模型,分为ARL5B-siRNA放疗组、oeARL5B放疗组和TE-1空白放疗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qRT-PCR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跳跃性淋巴结转移(nodal skip metastasis,NSM)预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价值及其出现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将患者分为NSM组和非淋巴结跳跃性转移(NNSM)组。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影响NSM出现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全组患者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及两组患者治疗后失败情况等,并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减少一些偏差和混杂变量。结果:患者中位OS时间和PFS时间分别为26.0个月(95%CI:23.1~28.9)和18.0个月(95%CI:14.8~21.2)。NSM组与NNSM组患者中位OS时间分别为33.0个月和24.0个月(χ2=8.025,P=0.005);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4.1个月和14.3个月(χ2=5.012,P=0.025)。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病变部位和病理N分期为影响患者出现NSM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00、0.000)。PSM后NSM组患者的1、3、5年OS和PFS也均显著性优于NNSM组患者(χ2=5.301、4.581,P=0.021,0.032)。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食管癌病变部位、病理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均为影响患者OS和PFS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24、0.004、0.000、0.016、0.001和0.009、0.008、0.000、0.010、0.006)。结论:NSM为食管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较好的预测指标,且病变部位和病理N分期为影响NSM出现的独立性危险因素;NSM与NNSM组患者治疗后失败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最终的研究结论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前瞻性大宗病例的随机对照相关研究得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患者接受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照射范围对生存预后的影响并行亚组分析,为特定群体食管癌患者个体化放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6年至2015年在本院行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的564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组和累及野照射(IFI)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并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检验,COX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至2018年12月底,中位随访时间99.7(95%CI:77.5~122.1)个月,随访率95.9%。全组1、3、5年LRFFS分别为61.5%、26.5%、14.3%,PFS分别为56.7%、25.0%、13.4%,OS分别为73.0%、31.1%、16.8%。倾向评分配比法(PSM)后,ENI组(141例)和IFI组(141例)1、3、5年LRFFS、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体积≤37 cm3和Ⅰ+Ⅱ期是LRFFS、PFS和OS预后良好的独立性影响因素。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ENI组和IFI组1、3、5年LRFFS、PFS和O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NI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降低(P=0.048)。结论 单纯根治性调强放疗食管癌患者,给予ENI照射可降低局部区域复发,但对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分析食管癌根治性调强放疗+化疗时放疗靶区范围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6-2015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调强放化疗的36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者131例,累及野照射(IFI)者229例。化疗均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随访至2018年12月底,随访率96%,中位随访时间64个月(95%CI为53~7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4.0个月(95%CI为19.77~28.23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76.1%、38.7%、21.0%。倾向评分配比法后均131例,ENI组和IFI组1、3、5年OS率分别为83.9%、48.6%、26.8%和74.0%、33.8%、17.5%(P=0.011)。亚组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6岁、颈胸上段、肿瘤长度≤7 cm、肿瘤体积≤50cm3、T1-3期、放疗剂量>60 Gy和同期放化疗者均可从ENI中获益(P<0.05)。ENI组总失败率、局部区域复发率和内脏转移率均低于IFI组(P<0.05),≥3级骨髓抑制高于IFI组(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调强放化疗时,分期偏早及颈胸上段者可从ENI中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食管癌调强放疗病变局部同期加量与序贯加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5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行根治性放化疗的330例初治食管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同期加量组(135例)和序贯加量组(195例)。330例患者均接受淋巴引流区预防性照射,经倾向性评分配比(PSM)后,2个组各有105例患者入组。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PSM前同期加量组与序贯加量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0.1%、58.3%、46.7%与72.1%、44.9%、40.5%(P=0.050),总生存率分别为81.4%、51.9%、43.5%与80.5%、37.9%、22.3%(P=0.014)。PSM后同期加量组与序贯加量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0.2%、54.2%、43.9%与75.5%、47.2%、41.2%(P=0.264),总生存率分别为78.9%、49.0%、40.8%与83.3%、41.7%、24.8%(P=0.26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同期加量组中TNM分期为独立影响因素,而序贯加量组中TNM分期和化疗为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单纯放疗时同期加量组的局部控制率明显高于序贯加量组(P=0.018),总生存率也以同期加量组较高。结论 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同期加量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基本一致,但单纯放疗时同期加量组的预后生存期明显优于序贯加量组,但仍需大宗病例的多中心研究结果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PNI)与根治性放化疗或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关系,为评估疗后长期生存提供方便、有效、准确的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分析2013—2015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放化疗或放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患者共 231例,统计分析每例患者不同放疗阶段的PNI值并运用ROC曲线确定放疗前PNI的最佳临界值,将231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86例)和营养不良组(145例)。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预后关系。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患者放疗前、第3周、第6周及结束后1月时的PNI均值分别为 48.68±5.08、39.68±4.87、43.74±4.89、48.31±4.92。运用ROC曲线确认的患者疗前PNI最佳临界值为49.25,曲线下面积为0.655,敏感性为68.6%,特异性为60.9%。营养良好组(PNI≥49.25)的 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6.0%和31.3%,均优于营养不良组(PNI<49.25)的19.3%和18.6%(P=0.001、0.039)。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PNI为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1)。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临床分期为Ⅰ、Ⅱ期以及同期化疗者营养良好组的总生存优于营养不良组(P=0.007、0.004)。另外,营养良好组放疗后缓解率高于营养不良组(P=0.047),而≥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有低于营养不良组趋势(P=0.060)。结论 疗前患者的PNI作为方便、可靠的指标可预测食管鳞癌根治性放化疗或放疗后的生存状况,PNI较高者具有较好的预后和放疗耐受性,尤其是在分期偏早或同期化疗患者中PNI的预测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