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IL-21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抗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被广泛研究,具有潜在的临床研究价值.本研究利用AdMax腺病毒包装系统制备含人IL-21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观察腺病毒转染食管癌细胞EC-9706后对其生长的影响,为开展IL-21基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文研究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放射病小鼠造血及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6~8周龄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经137Cs-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后,通过体重、脏器系数、外周血常规(WBC、RBC、Hb、PLT)、股骨有核细胞数(BMNC)、骨髓DNA含量、脾结节数(CFU-S)等指标检测其对受照小鼠血液、造血及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 不同给药组对辐射小鼠造血及免疫系统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联合组的体重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其他各组;与单纯IR组比较,联合组的胸腺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系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联合组的WBC(P <0.05)、RBC(P <0.05)、Hb(P<0.01)、PLT(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BMNC、骨髓DNA含量、CFU-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KGF联合G-CSF对辐射损伤小鼠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骨圆针加可吸收缝线治疗锁骨粉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欣然  王凤军 《中国骨伤》2000,13(12):743-743
锁骨粉碎性骨折 ,尤其是移位大的粉碎性骨折治疗有一定难度。从 1993年开始 ,我们结合临床实践 ,根据髓内针固定的原理 ,应用骨圆针加可吸收缝线治疗移位粉碎性锁骨骨折 32例 ,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 ,男 2 8例 ,女 4例 ;年龄 17~ 6 1岁 ;平均 31岁。右侧伤 2 6例 ,左侧伤 6例。骨折位于中外段 2 5例 ,中段者 3例 ,外段者 2例 ,粉碎骨折最少者 3块 ,最多者 7块 ,平均4~ 5块。手术时间最早在伤后 2 4小时内 ,最晚者伤后 3周 ,且多为保守治疗效果差者。2 手术方法高位臂丛麻醉 ,病人仰卧 ,患侧肩后垫高 ,…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综述我国职业病防治的现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方法 以“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检查”、“职业病诊断”、“工伤保险”、“职业卫生监督”作为CNKI数据库的检索词,检索参考文献15篇。结果 我国职业病防治立法及监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以及工伤保险等存在诸多问题。结论 我国职业病防治现状不容乐观,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为了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放射性脑损伤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七十余篇,专著十种,收集国内放射性脑损伤(cerebr Mradiation injuries,CRI)病例资料650例,经详细分析和总结。结果 依据ICRP41号出版物和病例资料确定剂量阈值;分度标准-主要参考了RTOG/EORTC的SOMA分级标准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常用毒性标准3.0版;临床分三期,即急性期、早迟发反应期、晚迟发反应期;以CT及MRI作为放射性脑损伤的主要检查手段。结论 制定了放射性脑损伤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包括剂量阈值、临床表现、分度标准、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处理原则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我国10省市放射性疾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放射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为放射性疾病的诊断、治疗、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各种放射性疾病特点,对每一种放射性疾病制定出统一的信息采集标准,将我国10省市所有已确诊的放射性疾病病例进行归纳汇总分析。结果 放射性疾病中居前3位的是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内障和放射性皮肤损伤;上世纪60年代诊断的病例最多;工种近80%是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结论 要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和剂量监测,以减少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8.
临床实践中,电离辐射对骨髓造血功能的长期抑制是辐射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制国家卫生标准《过量照射人员的医学检查与处理原则》。方法 参考原GB18196-2000过量照射人员的医学检查标准,依据我国放射事故相关资料及国外相关的研究文献、标准。结果 在原标准基础上补充了过量照射人员的医学检查内容;增加了过量照射人员的处理原则;增加了附录《外照射过量照射人员病情估计的依据》。结论 本标准规范了在职业受照、异常受照和核与辐射突发事件过程中受过量照射人员的医学检查和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制国家卫生标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方法 参考原GBZ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及依据我国放射事故相关资料及国外相关的研究文献、标准。结果 规范了接受职业照射的辐射工作人员和接受过量照射人员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结论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及处理总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