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0篇
特种医学   1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离辐射和化学物质都可以诱发哺乳动物生殖细胞染色体损伤。本文综述了化学物质(辐射增敏剂和辐射防护剂)和电离辐射协同作用的机制及增敏剂、防护剂对辐射诱发雄性生殖细胞染色体易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对相继较大剂量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的抗性,该反应也可被低剂量的化学致突剂诱生,并且在电离辐射和化学致突剂之间还存有交叉适应性现象。  相似文献   
3.
作为染色体畸变分析的新方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近几年开始在电离辐射研究领域中应用,并显示了它所独有的特点和可行性。本文就这方面的有关问题,及电离辐射的剂量效应研究中,生物剂量计的一般性问题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5.
由于核能的广泛应用,辐射诱发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效应已成为辐射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各种不同的电离辐射均可诱发生殖细胞内作为遗传基因载体的染色体畸变。两性生殖细胞的畸变可分为结构畸变和数量畸变两大类,且具有很多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近年60Co放化分离方法。包括共沉淀分离法、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和萃取色层分离法。其中萃取色层法具有快速、简便和高选择性的特点,是引人注目的分离方法之一,但由于色层材料自身的稳定性问题,使它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7.
体外诱发细胞转化是指培养的离体细胞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对细胞进行癌变或肿瘤发生机理的研究。这一研究方法具有更加接近人体细胞恶性转化过程的特点,近年来发展较快,已成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稳定性染色体畸变在早先照射研究中的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离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可分为两类,即稳定性染色体畸变和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由于这两类畸变各自的时间倾向性特点不同,因而在照后效应研究中具有不同的用途。本文着重综述了近年来研究的稳定性染色体畸变在早先受照者的剂量估算及其在辐射致癌过程中可能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许多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征等对辐射的损伤效应表现出高敏感性,统称为遗传性辐射敏感综合征。这些病人的体细胞辐射反应特征是染色体畸变率显着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抗辐射性DNA合成,同时都具有肿瘤易感性。研究此综合征反应规律和机理对遗传病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适应性反应的普遍性及影响因素(剂量率、细胞周期、个体差异),并对适应性反应的机制进行了广泛探讨,提出适应性反应不仅与DNA修复酶有关,而且与保护性蛋白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