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细胞微凝胶电泳 (single cell m icrogelelectrophoresis,简称 SCGE)技术 ,又称彗星检测法 (com etassay)〔1〕 ,是 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测和研究单个细胞 DNA损伤的简单、灵敏、快速的新技术 ,该技术在国外有关研究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2 ,3〕。主要用于环境诱突变剂或诱癌剂引起的 DNA损伤与修复的研究 ;癌症病人放、化疗方案的最佳选择及科学预后的研究 ;作为生物标记进行生物监测及流行病学、遗传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在应用于体内研究时 ,比小鼠骨髓微核应用范围更广 ,可测出全身脏器肝、肾、脑、肺、膀胱、胃、大肠、空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三乙醇胺后SD大鼠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可逆性。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00 mg/kg剂量组,连续30 d给药和恢复4周,分别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连续给药30 d,SD大鼠肝细胞嗜酸性变,肾髓质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脾小体生发中心增大,白髓边缘带增宽,淋巴结内淋巴滤泡数量增多,生发中心增大;恢复4周,肝脏、脾脏和淋巴结病变恢复不明显。结论 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三乙醇胺,对SD大鼠肝脏、肾脏、脾脏和淋巴结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其中,肾脏的损伤可逆,脾脏、淋巴结和肝脏的损伤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贫铀武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贫铀 (depleteduraniumDU)为用天然铀富集 (enrich ment) 2 35U过程中的副产品 ,其同位素组成为2 38U(99 8% )、2 35U(0 2 % )和2 34 U(0 0 0 1% ) ,其放射性比活度约为天然铀的6 0 %。由于DU的密度大 ,在高速度下可以自燃等特性 ,因此被用来制造各种军用武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后 ,参战士兵和受污染地区的居民的一些健康问题以及大量贫铀尘对环境的污染 ,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一般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与贫铀武器的使用有关。现围绕贫铀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资料 ,做一简要综述并提出一些…  相似文献   
4.
活性氧等自由基与神经变性性疾病、糖尿病、辐射损伤等多种病理过程的发展相关。检测自由基技术在辐射防护和辐射生物效应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该文综述了建立在电子自旋共振(ESR)基础上的各种自由基检测技术,同时介绍了新近建立的利用免疫电子自旋捕捉技术检测DNA和蛋白质大分子自由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辐射生物效应中,检测DNA损伤的方法很多。例如:细胞遗传学方法染色体畸变、微核、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等等。但上述方法费时费力,并有一定的局限性。八十年代由Osting等首次提出的用微板电泳技术检测单细胞水平DNA损伤。后经Singh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单细胞微凝胶电泳(Single Cell microgel electrophoresis简称SCGE)技术,又称彗星检测法(Comet assay)。该方法突破了传统局限性,即设备、操作简便,所需细胞少、无需放射性示踪剂,而且灵敏、快速,整个实验过程从来样到结果分析可在一个工作日完成的新技术。因此,该技术在国外有关研究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领域也引进和建立此方法。主要用于环境诱突变剂或诱癌剂引起的DNA损伤/修复的研究;癌症病人放、化疗方案的最佳选择及科学预后的研究;作为生物标记进行生物监测及流行病学、毒理遗传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目前,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将此技术应用于植物细胞的研究。SCGE技术在本实验室已建立,其方法是使包埋于琼脂糖中的细胞经裂解去掉细胞浆,在碱性环境下DNA双链螺旋成为单链,在电泳电场作用下DNA断链离开细胞核向正极迁移出现“彗星”状拖尾现象,再通过荧光染料溴化乙啶结合DNA显色检测其损伤程度。为将此技术推广于辐射生物效应体内外研究中,本实验选用在辐射生物效应中经常用的人血淋巴细胞(HBL),中国仓鼠肺细胞(CHL)和兔血淋巴细胞这3种细胞探索利用此技术检测DNA损伤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 SCGE技术能够对单个细胞DNA损伤进行研究,荧光测定核DNA直径和迁移DNA(即彗星尾)长度,而尾长度和尾部荧光强度与DNA链的断裂呈正相关。由于“彗星”成像是因损伤DNA在电泳中从核内迁出,因此它的尾长和密度等是评价与量化电泳结果的重要因素。我们选用上述3种细胞接受 60Co-线照射后,经SCGE技术检测DNA损伤,照射组与未照射组DNA迁移距离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性水平α=0.5。细胞经照射处理后可引起DNA电泳迁移,而迁移长度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延长。此项技术可从受照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电泳迁移长度来估算受照剂量,从而为评价急性照射和慢性小剂量长期照射的损伤程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辐射生物效应中, 检测DNA 损伤的方法很多。例如: 细胞遗传学方法染色体畸变、微核、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等等。但上述方法费时费力, 并有一定的局限性。八十年代由O st ing 等首次提出的用微板电泳技术检测单细胞水平DNA 损伤。后经Singh 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单细胞微凝胶电泳Single Cellm icrogel elect ropho resis 简称SCGE) 技术, 又称彗星检测法(Comet assay)。该方法突破了传统局限性, 即设备、操作简便, 所需细胞少、无需放射性示踪剂, 而且灵敏、快速, 整个实验过程从来样到结果分析可在一个工作日完成的新技术。因此, 该技术在国外有关研究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 国内一些研究领域也引进和建立此方法。主要用于环境诱突变剂或诱癌剂引起的DNA 损伤ö修复的研究; 癌症病人放、化疗方案的最佳选择及科学预后的研究; 作为生物标记进行生物监测及流行病学、毒理遗传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目前, 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将此技术应用于植物细胞的研究。SCGE 技术在本实验室已建立, 其方法是使包埋于琼脂糖中的细胞经裂解去掉细胞浆, 在碱性环境下DNA 双链螺旋成为单链, 在电泳电场作用下DNA 断链离开细胞核向正极迁移出现“彗星”状拖尾现象, 再通过荧光染料溴化乙啶结合DNA 显色检测其损伤程度。为将此技术推广于辐射生物效应体内外研究中, 本实验选用在辐射生物效应中经常用的人血淋巴细胞(HBL ) , 中国仓鼠肺细胞(CHL ) 和兔血淋巴细胞这3 种细胞探索利用此技术检测DNA 损伤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 SCGE 技术能够对单个细胞DNA 损伤进行研究, 荧光测定核DNA 直径和迁移DNA (即彗星尾) 长度, 而尾长度和尾部荧光强度与DNA 链的断裂呈正相关。由于“彗星”成像是因损伤DNA 在电泳中从核内迁出, 因此它的尾长和密度等是评价与量化电泳结果的重要因素。我们选用上述3 种细胞接受60Co2·线照射后, 经SCGE 技术检测DNA 损伤, 照射组与未照射组DNA 迁移距离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显著性水平A= 0. 5。细胞经照射处理后可引起DNA 电泳迁移, 而迁移长度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延长。此项技术可从受照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 电泳迁移长度来估算受照剂量, 从而为评价急性照射和慢性小剂量长期照射的损伤程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镉的遗传毒性研究池翠萍,曹淑媛,杨文礼,刘云霞(太原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第六研究室030006)本文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CA)姐妹染色体单体互换(SCE),微核(MN)及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等多种检测手段,探讨了镉的遗传毒性。实验结果:(1)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三乙醇胺后Beagle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可逆性。方法 Beagle犬12只,分为对照组和150mg/kg剂量组,连续给药30d和恢复4周后,分别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连续给药30d,Beagle犬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窦扩张,网状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肾脏髓质和皮髓交界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脾脏、淋巴结和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内淋巴滤泡数量增多,生发中心增大,脾小体帽区局灶性坏死,其中雌性动物肝脏、脾脏病变程度较雄性严重。经过4周恢复,肝脏、脾脏、肾脏、淋巴结、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病变恢复不明显。结论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三乙醇胺,可能对肝脏、肾脏、脾脏、淋巴结以及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完成辐照实验装置达到寿期的18枚60Co源安全回收。方法 系统地分析了倒装源作业流程存在的风险,对作业过程的安全与防护进行最优化设计。结果 在5mSv的剂量控制范围内顺利完成倒源并打包成符合放射性物质运输的货包。结论 通过优化设计,既防止了放射源失控、人员超剂量照射的潜在风险,又将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降到尽量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三乙醇胺后Beagle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可逆性。方法 Beagle犬12只,分为对照组和150 mg/kg剂量组,连续给药30 d和恢复4周后,分别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连续给药30 d,Beagle犬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窦扩张,网状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肾脏髓质和皮髓交界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脾脏、淋巴结和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内淋巴滤泡数量增多,生发中心增大,脾小体帽区局灶性坏死,其中雌性动物肝脏、脾脏病变程度较雄性严重。经过4周恢复,肝脏、脾脏、肾脏、淋巴结、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病变恢复不明显。结论 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三乙醇胺,可能对肝脏、肾脏、脾脏、淋巴结以及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