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防止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选择山东省5所医院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156名为介入组,介入组根据工龄分为 ≤ 10、10~20、≥ 20年3个组,选择非放射工作人员134名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介入组及不同工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抗氧化功能和外周血细胞检测结果。结果 介入组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龄组染色体畸变率随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介入组SOD活性和GSH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DA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龄组SOD活性、GSH活性和MDA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介入组白细胞异常检出率和血红蛋白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龄组白细胞异常检出率随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血液指标产生影响,应加强介入放射的辐射防护工作,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某钢厂450名放射工作人员离岗时的职业健康状况,为企业职工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以及离岗后的妥善安置提供参考依据及建议。方法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对拟离岗的450名钢厂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0名放射作业人员的异常检出率为82%。异常检出项包括: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4.89%)、眼晶体混浊(44.44%)、睑裂斑(25.33%)、高血压(28.22%)、甲状腺功能异常(9.59%)、肝脏B超(30.89%)、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眼部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结论 应做好钢厂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定期开展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培训。工人在工作中应注意辐射防护,防止辐射损伤,并特别注意做好眼部防护工作,防止眼部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X射线诱导的人外周血ISG20L1基因表达变化,探究ISG20L1基因作为早期辐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以健康人群外周血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0、0.5、1.0、2.0、4.0和8.0 Gy X射线照射EDTA抗凝外周血后培养0、4、8、24和48 h后,用RT-PCR技术检测基因转录水平,分析X射线照射外周血后的ISG20L1基因转录水平与辐射剂量之间的量效关系及时效关系;分析14名健康献血者的本底表达水平,分析基因表达的本底差异性。结果 不同剂量照射组与对照组(0 Gy组)的基因表达水平在照射后0 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样本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先下降随后上升,在去除ISG2L1基因的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后发现不同剂量点ISG20L1基因转录水平随着照后时间延长表达上调,各个照射剂量点的时间响应良好。分析不同时间点的剂量响应的时候发现,在照后4 h ISG20L1基因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转录水平有所增加,但未能呈现良好剂量效应关系,照射后8 h、12 h和48 h在剂量范围为0~4 Gy时呈现出了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2分别为0.9789,0.9083,0.9600,但当照射剂量增大为8 Gy时,ISG20L1基因转录水平反而下降。结论 ISG20L1基因在0~4 Gy照射剂量范围内在照射后8 h以后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具有作为辐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一类混沌信号与噪声的分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给出了由移位映射 ( S)和一类可以和帐篷映射 ( T)拓扑同构的单峰映射产生的混沌信号受噪声干扰的去噪算法 ,分析其去噪性能。根据移位映射 ( S)和帐篷映射 ( T)之间的数学关系 ,分析了这两种算法之间的一致性。计算机辅助实验结果表明 ,这两种算法都可以将混沌信号与噪声分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医学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的损伤情况。方法 对226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336名放射诊断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为8.85%,高于放射诊断工作人员(P<0.05);不同性别组介入放射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上组介入放射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组介入放射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辐射会造成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增高,应加强介入放射人员眼部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X射线对人淋巴母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辐射生物效应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人淋巴细胞经0.5和2 Gy X射线照射后的基因表达情况,通过Real-time 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人淋巴母细胞经0.5和2 Gy X射线照射后6h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1 250和1 773个,照射后20 h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1 076和690个。通过Real-time PCR验证差异表达的基因PERP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下调。结论 电离辐射诱导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照射剂量和照后时间相关,本研究为寻找新型辐射生物剂量计和研究辐射生物效应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儿童脉管性疾病患者在介入手术过程中接受的电离辐射(IR)对患儿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条件下,于介入术前和术后立刻采集26名患儿的外周血1.2 ml,培养制备染色体,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儿童介入术后双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环(dic+r)率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发生及发展情况,提出防护措施。方法 调查420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资料,分析眼晶状体检查结果,探讨眼晶状体混浊的影响因素。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与累积剂量、工龄、工种有关,累积受照剂量超过5 mSv或放射工龄大于10年者晶状体混浊率明显升高,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高于其他科室放射工作人员。结论 慢性低剂量照射对眼晶状体混浊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的眼晶状体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比较高,已有许多关于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晶状体影响的报道。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造成眼晶状体混浊,当影响视力时,可形成放射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估算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常见介入手术过程中眼晶状体受照剂量水平。方法 选取常见血管内介入手术(脑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下肢血管造影术),手术者进行前,将已经准备好的片型热释光剂量计置于术者手术帽边缘靠近左眼处,进行测量。结果 术者在不同类型介入手术一次手术过程中眼晶状体所受剂量存在差异,剂量最高者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第一术者为(40.38±42.40)μGy,第二术者为(63.73 ±61.72)μGy;在同一台介入手术中,第二术者眼晶状体剂量往往高于第一术者;同一类型介入手术中眼晶状体所受剂量大小与手术中曝光时间长短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69,P< 0.01。结论 在介入手术中,术者眼晶状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而介入工作人员防护铅眼镜的佩戴率很低,因此必须重视眼睛的防护,加强防护管理,尽可能的减少介入工作人员工作中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