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曾认为心脏是相对抗辐射性组织,但是自从高能放射源的治疗问世以来,有关心脏的辐射损伤屡见报导。例如何杰金氏病及其它胸部恶性肿瘤经纵隔放射治疗后可发生严重的心脏损伤:心包渗出、心包纤维化、心肌纤维化及冠状动脉疾病等。另外,从目前国外报导的  相似文献   
2.
二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的预期生命是短寿的,但多数房间隔缺损病人存活至成年时期,偶而活至高龄。甚至合并二尖瓣狭窄时也是如此。本文报道2例据作者所知是存活最年老的病人。例1 87岁,女性。68岁右心衰竭时方知有心脏病,85岁时行心导管检查见房水平双向分流,2维超声心动图于剑下4心腔面见大的房间隔缺损。88周岁前二个月死亡。尸检见2.6cm二孔型房间隔  相似文献   
3.
褐色脂肪组织为脂肪的一种高度代谢型,是某些哺乳动物作为调节体温之用。在人类,褐色脂肪组织是新生儿非战傈热产生的重要来源。褐色脂肪组织局限于人体一定的解剖部位,并主要在胎儿和婴儿期,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地减少直至消失而由白色脂肪组织所代替。然而,最近尸检研究表明“遭受寒冷”的成年人中褐色脂肪组织的高出现率,提示在老年人中褐色脂肪组织对温度调节来说可能是重要的。严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病人由于皮下贮藏的脂肪量减少呈典型恶病质,并相对产生热过度丧失的倾向。作者推测患CHF病人褐色脂肪组织发展,是体内热平衡的结果。本文作者测定了死于继发冠心病的CHF恶病质病人中褐色脂肪组织的发生率,并确定在这组病人中褐色脂肪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在放射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和血液病研究方面都有很大意义。自本世纪七十年代Schmid 和Heddle 提出微核测定方法以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被认为是染色体畸变分析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随年龄增长,最大氧的摄取有进行性降低。和这种降低有关的是与年龄相关的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延长,以及活动时左室收缩功能的减低。作者最近观察到以前惯于久坐的60岁以上的人持久激烈的耐力锻炼可明显增加最大氧的摄取。本文研究最大氧摄取的增加是否伴有左室功能的改善。作者测了激  相似文献   
6.
早在1904年Linser 及Bdermann 对辐射引起肾脏的损伤即进行了动物试验观察,1906年Edall 首次报道了临床特征,至1927年Domagk详述了肾脏的急性放射损伤。由于近年来放射治疗广泛开展,使恶性肿瘤疗效提高,从而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对辐射所致的晚期损伤也得到应有的重视。临床上有关肾脏的辐射损伤屡见报道,例如卵巢癌及其他腹部恶性肿瘤经腹部放射治疗后可发生严重的肾脏损伤。许多学者对放射性肾损伤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所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肾脏的辐射  相似文献   
7.
8.
许多报道表明冠状动脉血栓溶解(溶栓)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死亡率,但是溶栓对左室功能的效应仍不清楚。如果梗塞的心肌出现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8例事故性遭受60coγ线不均匀外照射,全身平均剂量为0.1~0.2Gy,2例手局部受照剂量在6000~10000R以上的病例于8及12年后医学随访的检查结果,分析讨论了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远期效应和3例出现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并提出尚需继续随访观察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及染色体畸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1912年Herrick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可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以来,建立起血管疾病是继发性心肌损伤和心肌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的概念。1969年Raftery首次提出继发于冠状动脉疾病的心肌病,观察到心肌缺血能引起弥漫性纤维化和产生不能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相区别的临床综合征。1970年Burchr命名这种临床综合征为“缺血性心肌病”,后来用它描述心肌缺血所致各种各样的心脏异常。John son虽曾提出应当用“来自冠状动脉病的心肌病”来命名,本文仍依多数学者意见采用缺血性心肌病(ICM)一词,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定义、病因及诊断标准 Raftery和Burch提出ICM的定义是心肌缺血引起弥漫性心肌纤维化和产生不能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相区别的临床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