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呼吸性铀矿尘接触浓度限值的研究高增林,谢满廷,伦汉清,常学奇,常学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呼吸性铀矿尘实测与劳动卫生及流行病学调查,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呼吸性铀矿尘浓度现状与特点。提出呼吸性铀矿上接触浓度限值的建议,为我国铀矿山呼吸性粉尘接...  相似文献   
2.
未来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未来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正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对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潜在影响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气候变化对健康影响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我国大陆某地居民的健康调查和室内、外空气中苯并(a)芘[B(a)P]的监测,定量评估以B(a)P为代表的多环芳烃类(PAHs)污染物致人群肺癌危险度。[方法]将以燃煤做饭、采暖的L镇作为暴露组,以作物秸秆等为燃料做饭、采暖的R镇为对照组。对调查区农户进行室内、外空气样本采集,检测空气中B(a)P浓度,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该地区居民健康情况,按照美国环保局(USEPA)建议的健康风险评价步骤和方法,对以B(a)P为代表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致居民肺癌高发现象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调查地区B(a)P致肺癌的致癌强度系数为22.5,该地区暴露组L镇居民及对照组R镇居民日均暴露剂量分别为1.557×10^-5 mg/(kg·d)及0.71×10^-5 mg/(kg·d),人群肺癌终生超额危险度分别为3.50×10^-4及1.60×10^-4。[结论]参照USEPA的判定标准,苯并(a)芘引发肺癌的健康风险可接受,但仍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砷致皮肤癌的核形态变化及其AgNOR颗粒形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砷致皮肤癌的核形态变化及其AgNor颗粒的形态定量分析。方法 :利用自动图像分析技术分别对 18例砷致皮肤癌、8例非砷致皮肤癌、9例皮内痣组织细胞的核浆面积比 (核浆比 )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NOR)的形态计量学参数 (灰度、形状因子、最小直径、最大直径、周长、面积、颗粒数 )进行自动测定。结果 :皮肤癌 (砷致、非砷致 )与皮内痣的核浆比、AgNOR的各参数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砷致皮肤癌与非砷致皮肤癌之间的核浆比、AgNOR的各参数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核浆比、AgNOR的形态计量学参数 (特别是平均颗粒数与平均面积 )可为鉴别良、恶性肿瘤提供一种有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湖南两铀矿矿工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铀矿开采业的不断发展 ,铀矿工肺癌在国外已有许多报道 ,目前认为诱发铀矿工肺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吸入氡的短寿命子体2 1 8Po(RaA)和2 1 4Po(RaC’)对呼吸道上皮形成的α辐射所致。美国、加拿大、德国、捷克、法国等国家的研究人员对氡致矿工肺癌进行了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1 5]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晚。 1985年至 1990年完成了核工业职业受照人群第 1阶段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6 ] 。从 1993年开始 ,我们又在第 1阶段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第 2阶段的流行病学调查 ,本报告属第 2阶段调查的一部分。调…  相似文献   
6.
概况与材料方法 某铀矿是1962年投产的,常见的岩石有硅质岩、石英岩和炭质岩,铀矿石品位约在0.1%左右。初期除一坑口采用手锤或风镐生产外,其它各坑口均采用风钻作业,打干眼从侧面用胶管冲水。从1959年开始逐渐推行湿式凿岩,但直到1963年仍有先开风、后开水,甚至还有个别人暗地里打干眼的现象。通过1966年的防尘降氡大会战,才基本上实现了湿式凿岩标准化和在各主要工序采取了一些有效的防尘措施。  相似文献   
7.
姜如意  温晋爱  常学奇  王印章 《肿瘤》2004,24(3):213-215
目的对我国核工业某研究院职工的全死因及恶性肿瘤死亡进行多因素分析.方法采用FoxPro建立关系型流行病学数据库,使用SPSS .0统计软件,对该研究院职工全死因和恶性肿瘤死亡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980年底的累积剂量未被选入方程;随访终止时的年龄、吸烟同全死因死亡呈正相关(P均<0.05);性别(P>0.05)、放射工龄(P<0.05)同全死因死亡呈负相关.随访终止时的年龄、吸烟同恶性肿瘤死亡呈正相关(P均<0.05);性别同恶性肿瘤死亡呈负相关(P>0.05).结论从本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未见小剂量外照射所致的有害效应,但吸烟对该研究院职工全死因和恶性肿瘤死亡所带来的危险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核工业某厂职工死亡情况进行追踪分析.方法 采用动态队列研究对在该厂有1年以上工作史的职工进行调查,队列追踪资料来源于厂人事处,死亡资料由人事处、厂工会、职工医院共同提供,对职工总死亡情况及放射组与非放射组死亡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该厂职工死亡率明显低于我国普通居民,全死因标化死亡比(SMR)为0.41(95%CI:0.37~0.45),恶性肿瘤SMR为0.59(95%CI:0.49~0.69);放射组全死因SMR(0.24)及恶性肿瘤SMR(0.40)均低于非放射组(分别为0.75、0.92),但恶性肿瘤顺位不同,放射组肝癌顺位居第一,而非放射组顺位与我国普通居民顺位一致,为肺癌.结论 该厂未见职工超额死亡,但放射组肝癌顺位超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