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在放射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和血液病研究方面都有很大意义。自本世纪七十年代Schmid 和Heddle 提出微核测定方法以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被认为是染色体畸变分析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报道了8例事故性遭受60coγ线不均匀外照射,全身平均剂量为0.1~0.2Gy,2例手局部受照剂量在6000~10000R以上的病例于8及12年后医学随访的检查结果,分析讨论了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远期效应和3例出现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并提出尚需继续随访观察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及染色体畸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作为电离辐射所致放射损伤的早期生物学诊断指标,国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染色体断裂残留的无着丝点断片或碎片所形成。微核测定方法简便、迅速,较染色体畸变的分析快30倍,故易于广泛采用和推广。一些实验还表明,一定范围内微核率与照射剂量呈线性关系,故微核测定有可能作为一次大剂量照射后估算辐射损伤程度的一种早期快速诊断方法之一。但对长期慢性小剂量照射后的诊断意义还不肯定。测定微核所用染色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染色法对微核率结果的影响,并从中找出较好的染色方法,我室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健康献血员、医用X 线工作者以及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对电离辐射最为敏感,数rad 剂量的照射即可见到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增加。一些研究表明,染色体畸变率与所受照射剂量有依赖关系,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由于电离辐射后染色体畸变出现早,并持续较长时间,且畸变量与照射剂量呈线性关系,故国内外均广泛采用染色体畸变率作为辐射事故的生物剂量仪,以及远期效应的观察指标。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量来估算受照人员的辐射剂量,不仅较为简易,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