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6篇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制备具有天然神经组织结构的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面神经用于修复面神经损伤。方法 取家兔面神经,改良化学萃取法制备脱细胞神经基质,HE染色形态学观察去细胞及脱髓鞘情况,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支架内细胞经Quant-iT PicoGreen工作液染色后的DNA含量。MTT法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相对生长率从而检测支架的细胞毒性。结果 支架移植体呈圆柱形,弹性与正常神经基本一致,组织观察显示细胞结构未见残余完整细胞及细胞碎片残留,未见神经髓鞘及轴突结构,细胞外基质形成纵向排列结构,结构之间可见空隙。兔脱细胞面神经基质支架内残留的DNA含量较正常兔面神经明显下降(P<0.01)。神经基质供体无细胞毒性。结论 改良化学萃取法可有效去除面神经细胞,天然结构保存完好,细胞毒性低,可作为组织工程化面神经的支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谷氨酸造成的基底前脑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出生后1 d乳鼠前脑基底神经元培养,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谷氨酸损伤组)、神经节苷脂GM1保护组.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活细胞观察,采用RT-PCR技术检测前脑基底神经元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的表达.结果 谷氨酸损伤组神经元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胞体回缩,突起消失或断裂.神经节苷脂GM1保护组的神经元绝大多数胞体饱满,突起明显,细胞间的网络联系仍清晰可见,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神经节苷脂GM1大脑基底神经节GAP-43的mRNA表达比谷氨酸损伤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GM1能保护基底神经元免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于烧伤大鼠血清造成基底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出生后1 d乳鼠前脑基底神经元培养,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烧伤大鼠血清损伤组)、BDNF保护组.测定烧伤大鼠基底神经元NO和LDH含量;给予原代培养基底神经元不同浓度BDNF 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烧伤大鼠血清,测定细胞存活率和培养液中NO含量.结果 大鼠烧伤后基底组织NO和LDH含量明升高,烧伤大鼠血清可引起培养的基底神经元存活率下降,培养液中NO含量升高;BDNF能降低基底组织中NO和LDH的含量,提高培养的基底神经元的存活率,减少培养液中NO含量,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BDNF对神经元存话率的影响与NO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BDNF对烧伤大鼠血清引起的基底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O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临床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用肉眼观察并测量腹股沟区有关结构.结果 腹股沟韧带平均长(11.7±1.1) cm,宽(0.6±0.2)cm;腹股沟管平均长(4.7±0.6)cm;腹内斜肌起始有四种类型,肌腱移行处呈现三种类型;腹横肌起始有三种类型;腹股沟镰长(2.2±0.8) cm,有四种类型;髂耻束平均长(6.9±0.8) cm,宽(0.6±0.1) cm,髂耻束并不恒定存在;腹股沟管后壁可分为两层紧贴的筋膜层,并形成一个卵圆形的区域,其纵径长(2.8±0.9)cm,横径(1.4±0.5) cm.结论 观测值为临床疝修补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经济获取腹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应用改良组织贴块法进行原代培养,胰酶消化传代,运用自然纯化法进行细胞纯化,并使用相差显微镜和SP试剂盒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免疫组化鉴定.结果 90%的组织块接种存活,培养细胞呈典型的"谷峰状"生长,免疫荧光化学技术检测显示胞浆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本法简便可靠,短期内可获大量高纯度、功能良好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6.
郭晓燕  石健  梅艳辉  刘洪付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159+161-159,161
目的在肿瘤学教学过程中运用PBL教学法,提高肿瘤学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将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随机分成采用PBL教学模式的试验组和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两组。在肿瘤学学习过程中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结果近80%的实习生认为对相关知识掌握更加牢固。结论 PBL教学模式在肿瘤学中能培养实习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肿瘤学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匹鲁卡品(毛果芸香碱)点燃新生鼠痫性发作模型及戊四氮点燃模型的行为学特征及组织学改变,为实验模型的选择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SD新生大鼠为研究对象,制作两种不同的新生鼠癫痫模型,观察新生鼠的行为学表现、不同时点Nissl染色等组织学改变.结果 两种模型的行为学特征有所不同,匹鲁卡品点燃模型中未见神经元丢失及苔藓出芽现象,戊四氮癫痫持续状态模型中无神经元丢失,但明显出现苔藓纤维出芽现象.结论 腹腔注射匹鲁卡品小鼠模型是一种理想的颞叶癫痫动物模型,苔藓纤维出芽可作为判断癫痫持续状态模型是否成功的形态学标准.  相似文献   
8.
利用本校的网络综合平台,在成人教育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络协作→课堂小结→网上作业”等环节,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对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肺炎(RP)是胸部放射治疗最主要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三维适形放疗(3D-CRT)能够使靶区剂量分布与靶区形状保持一致,靶区周围危及器官暴露体积减少,有可能使患者生存获益[1].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较3D-CRT进一步提高靶区的剂量学参数,满足靶区剂量分布的需要,更好地避免对危及器官的照射,有助于提升靶区剂量[2-3],即IMRT降低高剂量区参数(如双肺V20和V30)的同时可能会增加低剂量区参数(如双肺V5).早期研究发现V20和V30与RP发生风险相关[4],近年来发现V5与RP也具有显著相关性[5].本研究以3D-CRT为比较,回顾分析了IMRT对RP发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郭晓燕  陈少杰  石健  刘洪付 《华西医学》2012,(11):1715-1716
目的分析儿科开展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通过对门诊以及住院的272例患儿及家长心理特征的分析,从制度、技术、心理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的治疗配合程度。结果不同时期的患儿在护理干预后的合作程度均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以学龄前期患儿干预后的配合效果最为明显。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儿的合作程度,以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