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用~(133)Xe清除法测量39名正常人无骨病史的股骨颈区之局部血流灌注,以研究年龄对人骨血流灌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股骨颈局部血流灌注有所下降,二者的关系为:F=-0.042Y+9.01(F为血流灌注,Y为年龄),并认为骨血流灌注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下降,主要是造血骨髓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所致。其中27名21~60岁的成年人左右侧股骨颈区局部血流灌注均值之间没有统计差异(t=0.045,P>0.50),其平均值7.25±0.68ml·(100g.min)~(-1)可以代表健康成年人的股骨颈局部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2.
测定人类局部大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的临床诊断价值早已被人们所认识。这是由于rCBF的改变同许多脑疾病密切相关,例如中卒、肿瘤、癫痫和呆痴等。  相似文献   
3.
全身计数器是测最和鉴别人体内放射性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在辐射防护、医学研究及疾病诊断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全身计数器类型很多,然而阴影式屏蔽直线扫描系统是常采用的一种。我们利用这种装置和计算机在线分析技术实现了全身放射性分布的测量。建立了一种全身剖面扫描自动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133)Xe清除法测量8例股骨头坏死、7例股骨颈骨折和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股骨颈局部血流灌注,并与正常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坏死侧股骨颈局部血流灌注明显低于正常侧(t=3.843,0.0010.50)。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随着原子能科学技术的发展,原子核能的利用已经在国防工业和经济建设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也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在工业、农业、医学和科学研究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使得排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逐渐增多,污染空气、水源、土壤、生物和海洋,造成了一些危害。因此,低水平放射性测量和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多功能的诱发电位分析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听觉、视觉和体感等瞬态诱发电位的记录和分析,并且可以分析稳态诱发电位。系统有不同类型的刺激器。文章还报道了系统的主要特点,性能指标和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不同方向60Coγ线黑射狗体内平均吸收剂量的差异,用狗的组织当量模体进行了14种不周方向的照射实验,并成功地建立了体内平均吸收剂量D(Gy)与主要参数(d、L、0、Ф,R及X)相互关系的计算公式,其中d及L分别表示照射狗的扁宽及从顶骨到坐骨的长度(cm);θ及Ф令为射线的照射角(度),R是照射源到狗重心的距离(cm)X为狗照射对躯干所在位置空气中当狗体不存在时的平均照射量(c/kg)。实验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时,随照射角θ、Ф击钓变化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外用吸入~(133)Xe 测量局部大脑血流量(_rCBF)的方法已日趋完善,由多探头、多道分析器及电子计算机组成的测量系统也应用临味。一次吸入~(133)Xe 后,测量大脑各功能区的血流量,可用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及疗效、预后的观察。在国内,尚未看到报道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利用现有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采用国内首次研制HysⅠ型局部大脑血流量测定系统,用~(133)氙吸入法测定缺血性脑血管病15例及正常人25例的脑血流量。脑血管病组男11例,女4例,年龄36~76岁,平均58.4岁,病程2小时~27月;正常组男16例,女9例,年龄35~64岁,平均50.1岁,测定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左右两半球无论灰质或白质平均脑血流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别。脑血管病组患者脑血流量测定均不同程度显示某区域的血流量减少,且检查结果除与该患者头颅CT扫描显示的局限性缺血变化符合外,尚发现了头颅CT扫描正常的短暂性缺血性发作的与临床定位诊断相符合的局限性脑缺血区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一种用~(133)Xe 清除原理测定局部大脑血流量的多探头系统。用这种系统可以测定大脑不同区域的灰、白质血流量。系统由数据收集、数据获取与处理以及~(133)X。控制器等组成。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实现了数据自动获取和实时分折。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结构原理,讨论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并给出了一些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