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洛因吸毒人群应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海洛因吸毒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美沙酮维持治疗),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非吸毒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生活质量与一般情况的调查。结果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与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社会家庭接纳与支持、拥有适当职业、吸毒时间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海洛因吸毒人群应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生活质量还比较差,要严格根据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甘麦大枣汤合四逆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接诊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择92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设定为观察组,另一组设定为对照组,均纳入46例。对照组采取逍遥散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则采取甘麦大枣汤合四逆散进行临床治疗。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抑郁评分对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甘麦大枣汤合四逆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对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十分明显,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罗定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罗定市42所学校共126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1中小学教师除人际敏感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t=-4.399,P0.01),其余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t=3.832~15.356,P0.01);2女性教师的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评分均高于男性教师(t=-3.787~-1.978,P0.01);3班主任的人际敏感、敌对因子评分高于非班主任(t=2.070,P0.05;t=2.256,P0.05);4农村地区的教师在恐怖、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上高于其他地区的教师(F=4.717,P0.01;F=5.520,P0.01);5年龄大、学历高的教师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年龄小(F=7.695~21.325,P0.01)、学历低(F=181.587~431.086,P0.01)的教师。结论罗定市中小学教师的人际敏感性相对较低。不同的性别、年龄、职务、学历、以及地域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利培酮组)治疗,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用实验室的相关检查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PANSS量表总减分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齐拉西酮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利培酮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相当的疗效,且副反应发生率也相当,但齐拉西酮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却明显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东省罗定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为当地卫生部门更好地开展居民心理健康干预项目,提高人群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罗定市18岁以上城镇居民50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进行抽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23.28%的罗定市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罗定市居民在SC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各时段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末起两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同期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12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6.7%,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对照组为22.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调节训练作为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1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患者住院床位单双号为分组依据,尾数单号者共69例,设为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与基础护理,尾数双号者共69例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认知调节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结果。结果入组时前两组患者统计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均有所下降,生存质量评分提升,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好转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认知调节训练作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药物治疗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陈梓朗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6):144+146-144,146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病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统计、分析本院慢性精神病康复治疗区患者2008~2009年的用药量。结果:①传统抗精神病药与新型抗精神病药的用药费用日均比为1∶86.75;②传统精神药物锂盐已被丙戊酸钠取代,用作精神患者的心境稳定剂;③用药目录中三氟拉嗪已完全退出。④2008、2009年慢性精神病住院患者常用抗精神病药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新型抗精神病药中有2006年新增的利培酮、奥氮平等,而且药物使用构成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针对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重点监控,同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合理应用药物,一定能降低医院感染(NI)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及混合状态的双相障碍住院患者出院前的自知力及服药态度,以了解不同发作类型双相障碍的自知力及服药态度在出院前的差异,为出院后制定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入组罗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双相障碍住院患者266例,其中躁狂发作116例,抑郁发作94例,混合状态56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态度清单(DAI)在出院当天分别评定精神症状、自知力及服药态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HAMD-17、YMRS、ITAQ及DAI评分。结果 HAMD-17、YM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TAQ、DA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05、5.481,P=0.002、0.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抑郁发作组及混合状态组ITAQ、DAI评分均高于躁狂发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抑郁发作组及混合状态组ITAQ、D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发作类型的双相障碍住院患者出院前的自知力及服药态度存在差异,躁狂发作患者的自知力及服药态度较抑郁发作及混合状态患者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症状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以连续入组的方式,在罗定市第三人民医院入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稳定期患者116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分别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采用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PSP、工作/学习、婚姻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NSS阴性症状与PSP评分呈负相关(B=-0.323,P=0.004),加工速度、言语学习与记忆、社会认知与PSP评分呈正相关(B=0.270,0.243,0.141,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阴性症状是工作/学习、婚姻的危险因素(OR=0.863,0.891,P均0.05),加工速度是其保护因素(OR=1.125,1.060,P0.05或0.01)。结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可能与阴性症状、加工速度、言语学习与记忆、社会认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