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模式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家庭干预模式参与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共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12周末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 入院时2组患者NOSIE评分、SANS评分比较,无差异;治疗6周末和12周末,2组NOSIE评分、SANS评分及各因子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观察组NOSIE评分、SANS评分及各因子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家庭干预模式能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是辅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我腹部按摩与便秘体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90例常发生便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3组,A组为常规护理组,B组为便秘体操组,C组为自我腹部按摩组,各30例.观察并记录三组病人的排便情况、练习依从性和服药依从性.结果 入组后2周末、8周末,B、C两组均较A组便秘发生率降低、服药依从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8周末B组的便秘发生率较2周末升高,服药依从性降低(P<0.05).结论 自我腹部按摩和便秘体操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和提高服药依从性均有效.但前者效果可能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脑卒中伴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舍曲林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舍曲林口服。于治疗1、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采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90.3%,舍曲林组为88.9%,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2,P>0.05)。治疗1周后,两组HAMD评分即与治疗前比较呈显著降低(t=2.053-7.696,P<0.05,P<0.01),治疗1周末,西酞普兰组评分显著低于舍曲林组(t=2.076,P<0.05),治疗2周末和4周末,两组间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7,1.220,P>0.05)。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舍曲林组为4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2,P>0.05)。结论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但西酞普兰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