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1H-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3D-动脉内源性标记(ASL)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对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且还未进行临床干预的患者,入组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症状出现后最短时间内接受DWI、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3D-ASL及1H-MRS序列扫描,通过ASL-DWI不匹配区来判断患者脑梗死病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的范围,再利用1H-MRS对梗死灶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及梗死周围正常区的代谢产物浓度[乳酸(Lac)、N-2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及肌酸(Cr)]进行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区域的Lac、NAA、Cho及Cr的代谢物浓度差异。 结果本研究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26例患者ASL低灌注面积大于DWI信号异常区面积,5例患者ASL低灌注面积约等于DWI信号异常区面积。脑梗死中心区的Lac、NAA、Cho及Cr峰值分别为44.79±16.90、25.34±12.12、34.44±8.24、27.91±7.83;缺血半暗带的Lac、NAA、Cho及Cr峰值分别为22.57±8.57、46.64±10.41、51.37±10.86、36.86±6.00;脑梗死周围正常区的Lac、NAA、Cho及Cr峰值分别为6.54±3.34、58.78±9.01、48.02±7.93、39.02±4.74。脑梗死中心区的Lac、NAA、Cho及Cr峰值明显低于缺血半暗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周围正常区与缺血半暗带相比,Lac峰值较高,NAA峰值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ho及Cr峰值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1H-MRS联合DWI、3D-ASL可以更准确的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及其物质代谢变化,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好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 0.5 mm层厚横断及冠状重建图像显示正常颞骨解剖结构的优势。方法:对15例检查者行sequence1.0 mm层厚直接横断及冠状扫描,并行0.5 mm层厚横断螺旋扫描、0.5 mm层厚横断和冠状重建。由两位神经影像诊断医师按盲法原则分别对两种图像进行独立评分。结果:27侧成人正常颞骨纳入研究。对观察者1和2进行Wicoxon符号配对秩和检验,分别得出T+=378,和T+=3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者观察结果的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s=0.10928,P<0.005,两观察者的评分结果具有相关一致性。结论:多排螺旋CT 0.5 mm层厚横断及冠状重建像达到各向同性,在显示颞骨解剖结构方面,较1.0 mm层厚直接横断和冠状扫描图像更有利于显示颞骨精细解剖结构,其便捷的MPR图实现了颞骨复杂且细微的解剖结构的显示要求,为颞骨解剖结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 与成年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基因易感性更高,阴性症状更严重,复发率更高,预后和社会功能恢复不良等特点。明确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功能异常改变对进一步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个体化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索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功能及有效连接的异常改变,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影像机制研究提供影像学参考。 方法 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未用药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21例,同期纳入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1例。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估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SYRAT)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所有被试均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以双侧楔叶为种子点进行功能及有效连接分析,计算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图,并分析功能连接强度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 在功能连接方面,患者组双侧楔前叶与左侧颞中回的功能连接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1,FWE校正,簇水平 P<0.05);在有效连接方面,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表现出从种子区到左侧额中回的负反馈效应。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从双侧楔前叶到左侧额中回有效连接减低与PANSS总评分呈正相关( r=0.450, P<0.05)。 结论 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态下双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及有效连接网络模式可能存在异常,其中双侧楔前叶与左侧额中回的有效连接减弱可能与患者精神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