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simplex virus type Ⅰ,HSV-1)感染引起的具有高复发率、高致盲率及难根治性特点的疾病,可导致角膜溶解、新生血管形成及溃疡穿孔,是目前角膜病中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本文参考目前国内外实验研究时使用的各种HSK动物模型建模方法来进行综述,如建立原发感染模型的划痕法、环钻法、外植体培养法以及潜伏感染模型和诱导复发模型的建立方法.力求探索如何建立一种可靠的HSK动物模型,在为研究人类HSK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和对比以及角膜移植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所致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全世界范围内各年龄段人群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虽现在大量研究已了解到HSK除了可以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生成外,还能诱导淋巴管扩展到角膜,并且淋巴管形成在HSK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针对淋巴管形成的研究进程却远落后于角膜新生血管。本文对近年来淋巴管在HSK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力求进一步了解淋巴管形成与HSK的关系,为角膜疾病的治疗探索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新确诊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意愿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12月30日—2018年12月30日在我中心新确诊的HIV/AIDS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变化及抗病毒治疗意愿。结果 新确诊HIV/AIDS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9.58%,焦虑发生率为59.17%;干预后,2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得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均比干预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干预后实验组SDS、SAS得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实验组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比例(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2,P=0.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提高新确诊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意愿,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确诊HIV/AIDS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意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30日—2018年12月30日在我中心新确诊的HIV/AIDS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变化及抗病毒治疗意愿。结果新确诊HIV/AIDS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9.58%,焦虑发生率为59.17%;干预后,2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得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均比干预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干预后实验组SDS、SAS得分和抑郁、焦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实验组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比例(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2,P=0.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新确诊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意愿,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