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构建一种具有神经菌毛素-1(Neuropilin-1,NRP-1)靶向性自组装多肽作为载药系统,与柔红霉素自主装成纳米粒。评估其对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自主装多肽序列为EEDEEDEEDRPAKPAR(简写为P16),其中N端EEDEEDEED为带负电的氨基酸序列,可与带正电的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RN)结合,C端RPAKPAR为NRP-1靶向肽序列。自组装后形成的纳米复合物分别用透射电镜、马尔文粒度仪进行表征。共聚焦显微镜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纳米复合物的体外NRP-1靶向性。全自动细胞计数仪评估该复合物对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CRF-CEM细胞增殖的影响。最后利用流式细胞术评估纳米复合物对CCRF-CEM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自主装多肽可与柔红霉素自组装成粒径约为100 nm的P16/DRN纳米复合物。高效液相色谱分析P16/DRN纳米复合物中,DRN的浓度为0.83 mmol/ml。共聚焦显微镜提示,P16/DRN纳米复合物具有NRP-1靶向能力。全自动细胞计数仪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P16/DRN纳米复合物能显著抑制CCRF-CEM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结论构建的Neuropilin-1靶向性自组装多肽可提高柔红霉素对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CRF-CEM细胞的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彬  卢蔚薇  徐忠玉 《检验医学》2020,35(3):243-24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C反应蛋白(CRP)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KD疑似患儿107例,其中临床确诊KD 68例[KD组,包括54例完全型川崎病(CKD)和14例不完全型川崎病(IKD)患儿],以39例排除KD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儿血清NT-proBNP、CRP及MMP-9水平并作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KD的价值。结果KD组年龄及性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血清NT-proBNP、CRP和MMP-9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CKD与IKD组之间血清NTproBNP、CRP和MMP-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CRP、MMP-9及3项指标的联合预测因子L鉴别诊断K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8、0.861、0.689和0.938。结论血清NT-proBNP、CRP和MMP-9水平与KD密切相关,可作为儿童KD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1例新生儿过度惊吓反应征的临床诊疗及遗传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19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1例过度惊吓反应征患儿临床诊疗、随访过程进行总结,并在CNKI、PubMed及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查询时限建库起至2020年2月,对国内外过度惊吓反应征伴GLRA基因突变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儿,男,因“生后肌张力增高,哭声尖锐、单调、伴惊跳”收治,症状每日持续存在。查体见点鼻试验阳性,肌张力增高;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诊断过度惊吓反应征,基因分析回报GLRA1基因变异,患儿为新发变异。予口服氯硝西泮治疗,经治疗2周后患儿上述症状缓解。末次随访年龄为7月余,哭声同正常同龄儿童,未再出现惊跳及全身僵硬症状,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结论:点鼻试验阳性对过度惊吓反应征初筛重要,基因检测可用于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反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根据治疗后感染情况分为反复感染组(20例)和非反复感染组(80例)。分析患儿的感染部位和病原菌种类;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反复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并使用Netica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络推理;采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果?100例患儿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检测出多重耐药菌菌株共1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5.95%,革兰阳性菌占24.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7 d、机械通气、抗菌药物种类≥3种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是患儿反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出生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500 g是患儿反复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和校准曲线显示贝叶斯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论?临床应对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住院天数等危险因素进行重点关注,以降低多重耐药菌反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