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4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构建Wistar大鼠心肌梗死(MI)模型,利用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雷米普利进行药物干预,观察其对MI后室性心动过速(VT)大鼠基质的影响.方法 对成功行左前降支(LAD)结扎的Wistar大鼠(n=78只)随机分成两组:MI组和雷米普利(Ramipril)干预组.同时,选取12只LAD结扎未成功的大鼠作为对照组.第18周后对三组大鼠进行ECG监测,左心室腔内采血;利用ELISA(R&D,USA)方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同时采集心脏客观指标;再取MI边缘区或对照组相应区域的心室肌,通过电镜观察基质变化的情况.结果 MI大鼠用雷米普利干预18周后,VT的发生数明显比MI组减少(P<0.05),而且血清中TNF-α的下降幅度也较大(P>0.05).左心室最薄处和最厚处比值(min/max)在MI组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雷米普利组与对照组问无差异性.线性回归分析证实,在MI组和雷米普利组中的TNF-α水平与MI后VT发生有密切相关性(P=0.005).电镜显示,MI组的心肌细胞间有大量的纤维细胞,基质细胞排列紊乱;雷米普利组的心肌细胞问基质排布相对整齐,且有线粒体生成;对照组的心肌细胞间仅有少量的纤维细胞,基质细胞排列整齐.结论 雷米普利可能通过减少左室血清中TNF-α的含量,抑制心肌基质重构,从而降低VT发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联合溶栓和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溶栓及PTCA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访观察 1 1 0例PTCA+支架治疗的AMI患者 ,分为联合治疗组 (联合溶栓和介入治疗 ) 6 2例和直接介入组 (直接PTCA +支架术 ) 4 8例 ,对比观察临床事件、心功能、心室重构及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 :心绞痛发生率 2 9 5 1 %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生率 6 5 6 % ,死亡率 1 6 1 % ,都低于直接介入组 (分别为 :5 0 0 0 % ,2 5 0 0 % ,1 4 89% ) ,两组比较P <0 0 5 ;而左室射血分数 (LVEF)联合治疗组 (5 8 88± 8 87) % ,高于直接介入组 (5 4 0 0± 8 2 6 ) % ,P <0 0 5 ;联合治疗组 :左室扩大率 33 87% ,室壁瘤形成率 8 4 7% ,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2 1 31 %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1 8 0 3% ,ST -T改变 4 5 90 % ,都低于直接介入组 (分别为 :5 3 1 9% ,2 5 6 4 % ,5 7 5 0 % ,4 7 5 % ,72 5 % ) ,两组相比较P <0 0 5。结论 联合应用溶栓和随后的介入治疗AMI,是一种可行、实用的AMI治疗新方法 ,可使梗死相关动脉 (IRA)早期开通率增高 ,有利于左心室功能的保护 ,不增加临床不良事件 ,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永久性心房颤动是心血管病重症.在观察病 情、判断药物疗效时,经常要监测心电图.本文介绍 几种特殊的心电图现象,以提供及时正确的诊断思路. 一、心律由紊乱突然规则,是恢复窦性心律? 永久性心房颤动虽经积极治疗,仍难恢复窦性 心律.观察患者心电图时可突然出现心律规则,最 大的可能为交接区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多数由 洋地黄中毒所致.  相似文献   
5.
从静脉插入起搏导管是当前起搏治疗的常用方法,并发症尽管较少,但也给临床医生带来困惑,给病人带来不幸,现就作者所遇到的实例结合文献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检测及多因素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 (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4 - 0 1~ 0 4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门诊 30例心衰患者及 30名健康对照者均接受 2 4hHolter检查 ,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 (TO)、HRT的斜率 (TS) ,并进行TO、TS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室早数目、室早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的相关分析及不同起源室早TO、TS的组间比较。结果 心衰者与健康者HRT间存在明显差别 :心衰者TO明显高于对照者 (0 5 7± 4 71%与 - 1 5 6± 2 6 0 % ,P <0 0 2 5 ) ;心衰者TS明显低于对照者 (3 17± 2 0 3%与 9 6 4± 6 4 7,P <0 0 0 1)。TO、TS与年龄、LVEF、LVED、室早数目相关 ,与室早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不相关 ,起源不同室早的TO、TS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中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 ,由于TO、TS与LVEF、LVED相关 ,可凭借TO、TS对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但它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有待于大样本长期随访来证实。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导管消融学组和心电监护学组,于1993年9月9~1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心电图及导管消融新技术研讨会,两学组负责人黄永麟教授和胡大一教授,以及贵州省著名心血管专家张金祥教授出席并主持了会议。会议采用讲解、讨论、示范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心率变异性、心电体表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NO)代谢紊乱与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和高脂血症有密切关系,但是NO 在心房颤动(房颤)中的作用还不完全清楚。近年来人们关注到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在房颤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中起枢纽作用。而炎症可能激活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iNOS过分表达生成大量NO和过氧亚硝酸盐又可能加重氧化应激,对机体造成损伤。房颤时一氧化氮系统,尤其是iNOS在房颤心肌中的变化、定位和可能作用还不清楚,我们就此方面给予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室壁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床边直接探测AMI患者16例,测量各房室腔大小、各节段室壁厚度及运动情况、室壁瘤范围及瘤壁厚度,重点观察室间隔穿孔的位置及大小、穿孔周围心肌回声情况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状态。结果 穿孔位于室间隔较为多见(11例),穿孔部位心肌明显变薄、向右室隆凸,在穿孔部位可见由左室经穿孔处入右室的收缩期五彩血流束,伴有不同程度心包积液。局部心肌收缩速度明显减低,其余节段心肌代偿性增强。结论 对AMI患者临床上发现突然出现心脏杂音及临床症状并突然恶化应及早进行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作出早期室壁穿孔的正确诊断,为临床内外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及THP-1单核细胞体外转染的TNF-α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虫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系统,构建含有人类TNF-α基因启动子的质粒DNA,经阳离子脂质体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s及THP-1,以LPS及Ang Ⅱ刺激并经不同浓度的As2O3处理后,通过检测luciferase的活性来观察启动子活性的变化。结果本实验发现:TNF-α启动子在VSMCs及THP-1中可高效稳定地表达,分别为阳性对照(CMV启动子)的58.3%和80.9%;而经LPS及Ang Ⅱ刺激的VSMCs和THP-1中,TNF-α启动子活性呈现明显上调(P〈0.05)。VSMCs中2-8μmol·L^-1、THP-1中1-4μmol·L^-1的As2O3对未受诱导的TNF-α启动子有抑制作用,更可显著抑制经LPS及Ang Ⅱ刺激后上调表达的TNF-α启动子活性,并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结论以上结果提示,As2O3对TNF-α启动子转录活性的抑制,提示其对促炎细胞因子在转录水平的潜在抑制作用及心血管系统中的潜在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