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老年疾病[1],主要是关节软骨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2-3],90%以上发生在内侧间室,表现为膝内翻。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4],导致老年疾病的发生率加速增长,60岁以上人群中约35%~50%患有膝骨关节炎[5],因此人们对KOA的治疗越来越重视。目前针对KOA的治疗主要是减轻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6],包括物理治疗、传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可以减轻疼痛但无法纠正异常的下肢力线,效果有限。传统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或外用非甾体类消炎药,镇痛效果小且副作用大[7-8]。手术治疗以膝关节置换为主,是目前治疗重度KOA的最有效手术之一,但调查研究表明术后患者满意度仅有81%~89%[9-10]。矫形器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方式,花费低无创伤并能有效减轻疼痛,纠正异常力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综述了与K...  相似文献   
2.
3.
4.
随着髋关节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高以及人们对于自己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的手术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在术中保障准确安放假体,保证精确的角度关系,从而延长假体寿命,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下肢不等长,假体早期松动、脱位、骨折等并发症一直是关节外科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随着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的发展,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因其能够提供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准性,同时优化手术流程,机器人辅助髋关节置换逐渐成为目前髋关节置换手术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下文将对机器人技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结合足底压力评估,探究运动贴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纳入67例来院就诊的单侧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健康宣教及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贴扎(KT)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采用鞋垫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量患者足底各区压力峰力值。比较治疗前、治疗第3周、治疗第5周的临床疗效及患侧足底压力变化。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第3周、治疗第5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足底压力均出现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3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足底压力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贴扎联合治疗组足跟内侧的峰力值体重比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第5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足底压力的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贴扎联合治疗组在疼痛改善情况、功能活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中足、后足负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相比单纯的体外冲击波治疗,辅以运动贴扎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更好地缓解疼痛、改善后足功能、纠正异常的足底负重、改善患者步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与健康人进行比较,明确AIS患者在静态站立及步行时存在的生物力学特征的偏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