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的选穴规律。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 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 (PubMed) 、荷兰医学文摘 (EMbase) 、科学网 (Web of Science) 等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建立数据库。通过 Microsoft Excel 2016、IBM SPSS Statistics 21、IBM SPSS Modeler 18.0 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 【结果】①共纳入68条针刺处方,涉及腧穴100个,总使用频次536次;②腧穴使用频次排前5位的分别是阳陵泉、足三里、 悬钟、丘墟、三阴交;③核心腧穴配伍为阳陵泉-悬钟,并得到5个有效聚类群,分别为申脉-照海、委中-昆仑、血海-环 跳-丰隆-足三里、太溪-阴陵泉-三阴交、解溪-太冲-悬钟-丘墟-阳陵泉。 【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针刺治疗卒中后下肢 痉挛多以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丘墟、悬钟为核心,优先考虑足三阳经、五输穴的应用,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可为临 床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针灸治疗颈椎病方面,临床上常采用针灸、拔罐和刺络放血等方法,但多为单一方法治疗,几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相对较少。郭义教授经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根据颈椎病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创建针灸治疗颈椎病四通法——“一针、二罐、三刺络、四艾灸”,取得较好疗效。即先采用毫针针刺颈肩部腧穴以疏通气机,后在肩背部腧穴拔罐、走罐以畅通气机,拔罐后大椎穴等局部瘀斑处刺络放血以强通经脉,最后在大椎等穴实施艾灸以温通气机。通过四通法疏通气机、畅通气机、强通气机和温通气机,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研究发现脑-肠-微生物轴(BGMA)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BGMA能够在神经-免疫、肠道微生物群等多方面影响AD, 是治疗AD的潜在新靶点。三焦针法是全国名中医韩景献教授依据其提出的"三焦气化失司-衰老"理论所创立, 在临床被广泛运用于AD等老年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就三焦理论及三焦针法与BGMA的联系做一综述, 以期在未来三焦针法调控BGMA能够成为治疗AD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调阴和阳”针法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31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个体化的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同时给予“调阴和阳”针法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调阴和阳”针法和镜像疗法均为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由同一康复医师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采集其腕屈、伸肌的表面肌电信号。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MA-UE和MBI评分分别为(29.58±13.79)分和(74.68±14.8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腕伸肌和腕屈肌的iEMG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腕伸肌和腕屈肌iEMG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调阴和阳”针法结合镜像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侧腕关节屈伸肌肉的激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临床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中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 7个数据库,将合格文献纳入并建立数据库,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共纳入164条针刺处方,142个穴位,其中涉及穴位频次1 832次;(2)使用频次前5位由高到低依次为百会、足三里、四神聪、内关及三阴交;(3)得到4个有效聚类群:神门-太溪、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和风池-百会;(4)得到2个类群,分别为内关-三阴交-四神聪-百会-风池-水沟和足三里-血海-丰隆-肾俞-太溪-神门-太冲-神庭。结论:针刺治疗VD多以百会、足三里、四神聪、内关和三阴交为核心,以阳经、特定穴、上下及远近配穴等为主,辨证配伍,为临床VD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丛珊  闫隆  李虹  钱玉林  王猛  于涛 《中国康复》2023,38(8):498-502
卒中后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PSA)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交流障碍综合征[1],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障碍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写作、认知等功能障碍,是卒中常见后遗症之一。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卒中人数达2876万例[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