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42天复查盆底电生理检测肌力≤3级的产妇,根据知情同意随机分为3组进行治疗,即A组为补中益气汤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B组为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C组为补中益气汤治疗,3个组均治疗1个疗程(5周)后判定疗效。在3个治疗组中随机抽取各50名产妇进行疗效比较。结果:3组产妇治疗前盆底肌肌力、压力性尿失禁、会阴超声检测膀胱颈、宫颈外口、肛管直肠连接部位置和膀胱颈移动度(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3个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尿失禁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会阴超声检测膀胱颈、宫颈外口、肛管直肠连接部的位置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膀胱颈移动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与单一治疗方法相比,补中益气汤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能够更加有效的恢复盆底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危险因素,为改善孕妇及围产儿结局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6月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ICP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90例非ICP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收集孕妇年龄、身高、体重、乙肝病毒感染、肝胆疾病、甲状腺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妊娠期糖尿病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孕妇发生ICP的风险进行预测。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例组平均年龄[(27.50±4.30)岁]显著高于对照组[(26.30±3.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高龄(≥35岁)产妇占比1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孕妇合并肝胆疾病、乙肝病毒感染、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患者比率为17.78%、10.00%、28.89%、2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56%、2.22%、15.56%、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合并肝胆疾病、合并高血压以及合并糖尿病是孕妇发生IC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合并肝胆疾病、合并高血压以及合并糖尿病是孕妇发生ICP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检测及治疗对改善孕妇及围产儿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南川地区妇女实施正规宫颈癌筛查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针对南川偏远地区实施规范化宫颈癌筛查的管理模式。方法:抽查2011年5月~2011年8月我区12个乡镇卫生院对15000位妇女宫颈癌筛查情况,与我院自2011年8月~2012年5月对来院就诊的已婚妇女3397例宫颈癌筛查情况进行对比。乡镇卫生院主要筛查方式为宫颈刮片细胞检查、宫颈醋酸染色检查方法,筛查结果异常送至上级医院就诊。我院采用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电子阴道镜、宫颈病理组织学检查,逐阶梯进行宫颈癌筛查.对339女中的1000例进行问卷调查及宫颈分泌物人乳头瘤病毒定量分型。结果:乡镇卫生院筛查宫颈癌前病变患病率为3.33‰,其中CIN1 24例,CIN2 15例,CI N3 5例,确诊为宫颈浸润癌6例。我院筛查结果:3397名妇女中,TCT结果异常者占8.12%(276/3397),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以上占3.998%(146/3397)。对电子阴道镜筛查阳性进行宫颈病理组织学检查,宫颈癌前病变为1.71%(58/3397),其中CINI为4.12‰(14/3397),CINII为5.59‰(19/3397),CINIII为7.36‰(25/3397)宫颈鳞癌为4.42‰(15/3397)。结论:我院宫颈癌筛查阳性率远远大于乡镇卫生院筛查。为提高宫颈癌筛查率,可开展"乡镇卫生院进行TCT+上级医院实施电子阴道镜、宫颈活检+对乡镇卫生院宫颈癌筛查培训+建立妇女健康档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