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抑制舒芬太尼致刺激性呛咳反应(SIC)的合理给药时间。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Ⅰ组、GⅡ组、GⅢ组、GⅣ组,各45例。麻醉诱导前,由未参与麻醉诱导的麻醉医师对在手术室外将3个5 ml注射器分别编号为A、B、C,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麻醉诱导前2 min、麻醉诱导即刻注射。其中GⅠ组在麻醉诱导前仅予以0.9%氯化钠溶液,为阴性对照;GⅡ组A、B、C药物分别为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GⅢ组A、B、C药物分别为0.9%氯化钠溶液、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0.9%氯化钠溶液;GⅣ组A、B、C药物分别为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患者在麻醉诱导后5 s内给予舒芬太尼。比较4组SIC发生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给药前(T0)、注射A药物后(Ta)、注射B药物后(Tb)、注射药物C药物后(Tc)、注射舒芬太尼后2 min(T1)、气管插管后1 min(T2)的心率(H...  相似文献   
2.
舒芬太尼常用于抑制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但在注射时可引起患者呛咳,剧烈呛咳可导致闭合空腔脏器压力骤增,尤其可增加颅高压及气胸等患者的麻醉诱导风险。注射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时,呛咳的发生率为28%~65%。多种药物及方法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全麻诱导中舒芬太尼所致的呛咳反应,但效能方面的比较文献相对较少。舒芬太尼诱导所用的浓度不同,预给药时机为2~15 min。本文对近年来不同药物抑制全麻诱导中舒芬太尼所致呛咳反应的文献进行总结,从舒芬太尼所致呛咳反应的机制、影响因素、预防给药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开放性胃癌根治术围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及可能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改善围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择(限)期完成开放性胃癌根治术的1 3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围术期营养支持比例、途径及成分、相关指标水平等。结果:仅接受术前营养支持者、仅接受术后营养支持者、术前术后均接受营养支持者分别占1.7%、56.9%、8.6%,共占67.2%(876/1 304)。术前采用完全肠外营养支持(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与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 nutrition, EN)者分别为112、21例(5.3∶1),术后采用TPN、EN、PN+EN者分别为558、102、194例(5.5∶1∶1.9)。术后进行TPN的558例患者中,采用全合一(all in one, AIO)营养液者107例,其总热量、每千克体质量热量、每千克体质量蛋白质补充量、热氮比分别为(1 256.7±169.4)kcal/d、(20.7±4.0)kcal·kg~(-1)·d~(-1)、(1.2±0.5)g·kg~(-1)·d~(-1)、(101.1±53.8)∶1;采用单瓶营养素者451例,总热量、每千克体质量热量、每千克体质量蛋白质补充量、热氮比分别为(325.2±79.2)kcal/d、(5.4±1.7)kcal·kg~(-1)·d~(-1)、(0.4±0.1)g·kg~(-1)·d~(-1)、(58.0±23.7)∶1。术后仅采用AIO进行TPN者术前白蛋白[(39.7±5.0)g/L]、前白蛋白[(211.2±55.6)mg/L]显著低于仅采用单瓶营养素支持者[(41.3±4.0)g/L、(222.4±52.0)mg/L,P0.05],术后血糖[(6.3±2.0)mmol/L]高于采用单瓶营养素支持者[(5.5±1.3)mmol/L,P0.01]。结论:营养支持已得到重视,围术期营养支持较高,但术后TPN中蛋白质/氨基酸供给量未达到指南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砷暴露对大鼠肝、脾、脑及巨噬细胞、T细胞的影响。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浓度染砷组。灌胃给药喂养大鼠12周,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体质量变化;取肝、脾等组织行H‐E染色制备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中性红法测定光密度值(OD)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高浓度砷暴露大鼠个别出现姿势和行为异常;染砷组和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比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染砷组各组织切片可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高浓度染砷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实验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中、高浓度染砷组外周血CD3+ T 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浓度染砷组大鼠外周血CD4+/CD8+ T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染砷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砷暴露对大鼠组织具有损害作用,并可能是通过影响巨噬细胞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影响大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