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松动术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偏瘫患者随机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下肢周围神经松动技术。治疗前后测定10m最大步行速度、患肢运动功能(FMA)及胭绳肌、胫前肌最大等长收缩时的肌电信号值(iEMG)。结果:治疗12周后,2组10m最大步行速度、FMA及胭绳肌、胫骨前肌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力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力康复的疗效。方法将42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0),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反馈治疗。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徒手肌力测定,对治疗组患儿尚进行表面肌电评估。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经表面肌电仪测定肌电积分值(iEMG)及RMS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力康复疗效满意;表面肌电仪评估肌力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表面肌电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是出生前,出生时及生后脑发育早期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视听障碍、行为异常等并发损害,是继小儿麻痹后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1998年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报道,全国0~6岁脑瘫患儿31万,患病率1.86‰,并且仍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脑瘫的康复强调早期康复、综合康复、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4.
痉挛双瘫型脑瘫患儿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图特征。方法:选取4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表面肌电仪和Ag/Agcl表面电极记录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在不同状态下的肌电信号。结果:观察组静息位、功能位的肌电积分值及RMS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自主收缩时的肌电积分值及RMS值明显大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自主收缩时的原始肌电信号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1)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存在表面肌电信号的异常。(2)表面肌电仪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态的评价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是出生前,出生时及生后脑发育早期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相似文献   
6.
7.
许晶莉  范艳萍  高晶 《中国康复》2014,29(2):115-116
目的:探讨学龄期脑瘫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方法:脑瘫患儿90例(脑瘫组),正常儿童30名(对照组),对全部受试者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脑瘫组患儿感觉统合失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20.00%,P<0.05);脑瘫患儿本体感觉失调、学习能力发展不足2项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前庭失衡及触觉功能不良2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本体感觉失调及学习能力发展不足的测试评分显著低于其它类型脑瘫患儿(P<0.05)。结论:脑瘫患儿感觉统合能力低于正常儿童,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感觉统合能力低于其它类型脑瘫患儿,脑瘫患儿感觉统合能力与粗大运动功能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儿分为常规组、引导式教育组、核心组和综合组,每组患儿3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引导式教育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引导式教育, 核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 综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引导式教育。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和儿童平衡量表(PBS)进行评定分别评估4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结果 治疗后,4组患儿的GMFM总分和PB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引导式教育组的GMFM总分显著优于常规组治疗后,核心组的GMFM总分和PB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和引导式教育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治疗后的GMFM总分和PBS评分最高,分别为(55.85±16.60)分和(52.74±5.45)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引导式教育组和核心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引导式教育可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9.
叶长青  许晶莉  高晶  姚雪 《中国康复》2016,31(4):301-302
目的:探讨夜间膝踝足矫形器(Nocturnal Knee Ankle Foot Orthoses,NKAFO)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双瘫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每天夜间入睡前穿戴由我校自主研发的NKAFO。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下肢关节活动度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KAFO用于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学龄期脑瘫患儿的智力发育与语言发育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版S-S法及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46例学龄期脑瘫患儿进行测试,分析S-S法测试结果与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脑瘫患儿中36例(78.26%)智商下降,主要为轻度和中度;36例(78.26%)语言发育迟缓。S-S法测试结果与智商显著相关(P<0.001)。结论脑瘫患儿智力发育与语言发育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