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卡因预防前列地尔给药性静脉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地尔又名前列腺素E1(PGE1)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在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疾病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PGE1本身为致痛、致炎物质,国内生产的冻干粉针剂静脉给药多伴有疼痛,有的患者给药性静脉炎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1]。为保证疗程,临床目前多采用静脉内给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3],或外用硫酸镁湿敷[4,5]、冰敷[1]等防治静脉炎。由于静脉内给药存在不良反应,外用药疗效不确切,为寻求一种简便、安全、无创的方法,笔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对12只新西兰白兔进行丁卡因外涂和冰敷,观察白兔穿刺静脉损伤的情况。现将结果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直肠良、恶性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尝试运用双镜联合方式治疗直肠良、恶性病变,观察比较临床效果。结果 15例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患者经双镜联合治疗,定位准确,切除率为100%。结论双镜联合增加了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适应证范围,减少了手术创伤,是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治疗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UA)、大脑中动脉(MCA)搏动指数(PI)/脐动脉(UA)搏动指数(PI)比值、脐静脉(UV)和静脉导管(DV)血流的多普勒特征性改变与孕晚期(30~41周)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综合检测指标:脐动脉S/D值、PIMCA/PIUA比值、脐静脉频谱波形和静脉导管血流频谱波形的改变,判断胎儿宫内缺血缺氧情况。结果: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发现227例孕晚期胎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脐动脉S/D值,脐静脉频谱,静脉导管频谱以及PIMCA/PIUA比值异常,227例胎儿出生后有15例出现新生儿Apgar评分异常。脐动脉S/D值,静脉导管频谱以及PIMCA/PIUA比值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静脉频谱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胎儿出现脐动脉S/D值增高、PIMCA/PIUA比值异常、脐静脉和静脉导管血流频谱波形的改变,与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应用彩色多普勒综合检测晚孕期脐动脉S/D值、PIMCA/PIUA比值、脐静脉和静脉导管血流频谱波形的改变,能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缺血缺氧情况,为临床早期预防和诊治宫内胎儿缺氧、加强围生期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后,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恢复情况、氧化应激、血液流变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MMSE与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SOD、GSH-Px、CAT高于治疗前,MDA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OD、GSH-Px、CAT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BVL、BVM、BVH、FIB、PCV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 57%和5. 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能有效改善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实施小剂量奥氮平与度洛西汀疗法对于单纯镜下血尿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67例单纯镜下血尿焦虑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服用度洛西汀疗法,观察组在服用度洛西汀疗法的基础上服用小剂量奥氮平疗法,两组均治疗6周,治疗后进行汉密顿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躯体焦虑、精神焦虑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单纯镜下血尿患者进行小剂量奥氮平与度洛西汀疗法,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上海市医养结合居家护理下社区老年人安宁疗护现状,并分析影响社区老年人安宁疗护发展的因素及策略。方法: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式,对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750名居家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人口学特征、医养结合相关政策、安宁疗护知晓程度、护理服务需求和满意度情况。结果:社区居家老人年龄(72.62±8.17)岁,≥75岁占35.60%;80.24%认为自己健康一般及以下,74.14%患有1种及以上慢性病;20.60%不知晓医养结合,94.11%不知晓安宁疗护,87.88%不知晓长期护理,92.91%认为不需要安宁疗护(包括不需要+无所谓),55.10%认为安宁疗护能满足需要;对安宁疗护医生诊治一般满意度为32.14%,不满意为0.22%,对护理人员一般满意度为17.02%;同时提出需要全面性的安宁疗护服务,专业性强的医疗护理服务。结论:随着安宁疗护需求量不断增大,需要加强安宁疗护知识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加大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安宁疗护服务质量,健全安宁疗护体系,使多种形式共同发展,提高医疗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发生。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小儿慢性咳嗽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小儿慢性咳嗽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以干咳为主的263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测,其中气道阻力增高者加做支气管舒张试验,改善率>20%为阳性。结果115例支气管舒张试验中阳性共71例,支气管舒张前后呼吸阻抗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有助于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诊断,在小儿慢性咳嗽鉴别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儿童渗出性多形红斑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出性多形红斑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皮疹具有多形性,严重者称为斯-琼综合征(Stevens-Johnson′s syndrome)。临床上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Ⅲ型变态反应,其病因不明,可能与药物过敏、变态反应、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有的患者可在几天内死亡[1]。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水疱和大疱等皮肤黏膜损害以及脏器损害甚至死亡。2003-2005年,我院共收治31例渗出性多形红斑患儿,其中重型27例,采用早期、大剂量、短程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并经有效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1例患儿,男19例,女12例,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前非复合咽喉部粘膜表面麻醉与复合咽喉部粘膜表面麻醉的效果比较。方法:对20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单纯静脉注射丙泊酚,B组检查前复合咽喉部粘膜表面麻醉。含服胃镜润滑胶浆并静脉注射丙泊酚。术前、术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反馈意见,术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术中丙泊酚总用量、镜检时间、苏醒时间。结果:A组患者术前、术后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A组获得较高满意反馈率(P〈0.05),术中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丙泊酚的用量、镜检时间、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非复合咽喉部粘膜表面麻醉在胃镜检查中使用安全、简便、经济、有效,副作用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接受运动处方干预老年人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引发血栓性疾病的因素-血液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为切入点,观察体育运动对老年人血液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5在江西师范大学完成。从普查中随机选择健康不锻炼老年人52名,男27名,女25名,年龄在61~74岁之间,平均年龄(68.7±5.4)岁。受试对象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经健康检测,所有受检老人无慢性肝肾疾病、无糖尿病及高血压、冠心病、无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男性至少戒烟3年以上或不吸烟。从52名中随机抽取27名为不锻炼组,男14名,女13名;另25名为运动处方组,男性13名,女性12名。运动处方:运动形式为步行快走,运动强度为最大心率的60%,每次运动持续时间为40min,隔日1次,每周三四次,运动周期半年。采用组间比较实验方法,观察与分析运动处方组和不锻炼组血液凝血和纤溶系统指标差异。检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纤溶酶活性、6-酮-前列环素含量、血栓烷B2含量、α2抗纤溶酶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52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体育锻炼不仅增加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纤溶酶活性,同时还能降低了α2抗纤溶酶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栓烷B2含量;运动对于老年人血液凝血和纤溶系统能力的影响无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长期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纤溶活性,加速纤维蛋白的降解,最终能有效地预防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