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口腔内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口腔内假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双相不对称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口腔内肌群,1周5次,共2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舌压测定和吞咽时颏下肌群的表面肌电振幅峰值测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舌压均较治疗前提高 (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吞咽时颏下肌群的表面肌电振幅峰值较治疗前增加(P<0.05),但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口腔内电刺激能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舌压,改善其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流质食团对鼻咽癌放疗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影响情况。方法:选取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26例,在吞咽造影检查下,分别进食一口量为5ml的浓流质和稀流质,采集并测量舌骨位移幅度、舌骨运动时间、喉关闭时间、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us sphincter,UES)开放时间、吞咽启动时间、咽运送时间、喉关闭至UES开放间隔时间等参数,并进行渗漏误吸分级评分,分析流质食团对该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结果:浓流质(0.41±0.32)cm较稀流质(0.27±0.26)cm的舌骨水平位移幅度大(P=0.033)。浓流质(1.72±0.28)s较稀流质食团(1.59±0.27)s的舌骨运动时间长(t=2.12,P=0.04),喉关闭时间较稀流质短(t=-2.35,P=0.03),咽运送时间较稀流质长(t=2.73,P=0.01)。进食浓流质发生渗漏误吸为3例(11.54%),稀流质为18例(69.23%),具有显著性差异(Z=-3.7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咽运送时间、喉关闭至UES开放时间是影响该类患者发生渗漏误吸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对于舌运动障碍的患者,鉴于其咽部清除能力、气道保护以及肌肉耐力等功能的不同,应根据吞咽造影检查制定个体化的食物性状指导,包括食物性状的进食先后顺序,以帮助患者发挥吞咽功能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口量食团体积与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舌骨位移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23例,在吞咽造影检查下,分别吞咽一口量为3、5、10和20 ml的国际吞咽障碍食物标准(IDDSI)分级为2级的流质食物,采集并测量舌骨垂直方向、舌骨水平方向的位移幅度和舌骨的运动时间,分析一口量食团体积与舌骨位移、舌骨运动时间的相关性。 结果 患者舌骨的垂直方向位移幅度平均值为(1.01±0.65)cm,提示吞咽10 ml食团的垂直位移幅度最大(P<0.05);舌骨的水平方向位移幅度平均值为(0.39±0.34)cm,提示吞咽3 ml食团的水平位移幅度最小(P<0.05);舌骨运动时间的平均值为(2.11±0.65)s,提示吞咽10和20 ml食团的舌骨运动时间较吞咽3和5 ml食团的时间短(P<0.05)。患者的舌骨运动时间与舌骨水平方向位移呈负相关性(P<0.05)。一口量食团体积与舌骨运动时间呈负相关性(P<0.05),与渗漏误吸分级(PAS)呈正相关性(P<0.05)。 结论 一口量食团体积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舌骨位移幅度和舌骨运动时间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PAS≤5级的患者,建议食团一口量以5~10 ml为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