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三草尿毒灵调控Shh/Gli信号通路抑制肾脏纤维化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选取24只雄性BALB/c小鼠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三草尿毒灵组以及CPN组,每组6只。制备单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第3天起,三草尿毒灵组每天给予三草尿毒灵汤剂(9g/kg)灌胃,CPN组每天给予CPN(5mg/kg)腹腔注射。术后第10天切除小鼠右侧肾脏,第11天处死小鼠,获取小鼠血清和肾脏进行肾功能检测、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qRT-PCR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而且相关纤维化指标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三草尿毒灵与CPN均可明显保护小鼠肾功能,减轻肾脏纤维化(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三草尿毒灵可以抑制肾脏Shh/Gli信号表达及成纤维细胞的活化。结论:三草尿毒灵可通过调控Shh/Gli信号通路的表达以减轻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小剂量激素治疗阶段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血清皮质醇与外周血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转录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课题要求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3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皮质醇水平、GRmRNA转录水平变化,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抗ds-DNA、补体C3、SLEDAI积分等指标的变化。健康对照组仅测全血GRmRNA转录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皮质醇水平、血GRmRNA转录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后,能明显提高LN患者在小剂量激素治疗阶段血皮质醇水平及血GRmRNA转录水平,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LN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GR)数量,在小剂量激素治疗阶段促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A)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前,临床治疗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dependent nephritic syndrome, SDNS)主要以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等为主,仅有少数患者病情能够完全缓解,而联合中医药治疗可发挥增效减毒的作用,从而减少西药用量,缩短病程,降低不良反应,在减量或停药后稳定病情,防止复发。但中药方药相对固定,缺乏相关实验研究和统一标准,临床疗效悬殊,且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处方用药、疗效判定等缺乏统一标准,试验设计、疗效观察方法不够严谨,今后应结合大数据及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经过严密的科研设计,进行更多前瞻性、多中心的试验研究以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并在剂型、用药方式上进行创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徐雅华  苏雨田  许正锦 《新中医》2023,55(12):200-203
通过梳理汗证的源流,阐明盗汗的病名由来,并将历代医家有关盗汗的病机进行概括与述评,明 晰盗汗的病机涉及阴虚、血虚、阳虚、阴阳两虚等虚证,也涉及湿、热、瘀等实证,指出“自汗属阳虚,盗汗 属阴虚”这一观点存在时弊;进而探讨从六经辨治盗汗的临证思路,并分别从“六经-营卫-玄府”病机链、 六经与营卫的关系、从六经辨治盗汗的治疗概况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盗汗辨治从常规的八纲辨证、脏腑辨 证、病因辨证等思路均难以统领全部,但从六经辨治则能融合八纲与脏腑、统摄营卫与气血,却是一种多维立 体的辨治思路,适合盗汗这种伴见于内科杂病中的常见病证的诊治。  相似文献   
5.
<正>"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治思想至今仍意义重大。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流行病学调查正是秉承着"治未病"理念开展的,对CKD的预防与治疗有重要的意义。CKD的发生因素复杂多样,由于肾脏为钝性器官,在CKD早期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则会出现高血压、脑卒中、贫血、消化道出血等多系统并发症。自2002年《慢性肾脏病及透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