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射A型肉毒素(BTX-A)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肩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治疗组15例行穴位注射A型肉毒素和对照组15例行针刺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优于对照组,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笔者以推拿头面部为主结合针刺内关治疗妊娠剧吐18例,并设针刺组15例、药物组15例作对照,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8例均为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本院康复科门诊患者,分为治疗组18例、针刺组15例和药物组15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B超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肱二头肌痉挛的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例脑卒中偏瘫后肱二头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例,采取在B超下5位点注射技术往射A捌肉毒素;对照组9例,采取传统“盲打”取5点注射A型肉毒素。每点注射剂量相同。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观察两组疗效,记录各例患者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注射21d后改良Ashworth评分、药物平均起效时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在B超引导下5位点注射技术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肱二头肌痉挛,定位准确,可操作性强,临床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耳穴贴压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耳压组、头针+耳压组和对照组3组,3组患者除了脑卒中常规治疗外,耳压组接受耳穴贴压治疗,头针+耳压组接受头针结合耳穴按贴压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3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8周进行观察,测量各组血清5-HT含量的变化,并采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5-HT含量及HAMD评分组内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头针+耳压组治疗组明显优于其他2组。结论头针结合耳穴贴压是临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被定义为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粪便性状改变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形态学及生化学异常的依据。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包括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敏感性增高、局部炎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复功能性磁刺激(rFMS)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过度活动型NB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制订饮水计划、间歇性清洁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盆底肌电刺激(PES),观察组则辅以S3神经根rF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最大膀胱测压容量(MCC)、最大闭合尿道压(Pura.clos.max)均有明显提高(P<0.05),而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明显降低(P<0.05),最大尿流率(Qmax)则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MCC[(360.35±26.49)ml]、Pdet.max[(48.22±3.67)cmH2O]、Pura.clos.max[(79.00±9.62)cmH2O]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Qmax两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FMS治疗脊髓损伤后NB患者疗效明显优于PES治疗,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形成的团块。痔疮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其患病率在成人约为58.4%,占肛肠疾病的87.2%,其中炎性外痔是痔疮中的常见急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以往多采用手术切除,但由于手术创伤大,疗程长,不易为患者接受,目前趋向于保守治疗。冷疗法治疗痔疮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此方法治疗炎性外痔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 一般资料 本人从91年6月至2001年6月共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58例,其中男54例,女4例;年龄最大42岁,最小10岁,平均发病年龄20.5岁,平均确诊年龄23.9岁;就诊时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1周,平均2.6年,首发症状腰骶部疼痛32例,其中单侧4例,双侧28例,臀部疼痛18例,双下肢大关节痛8例,4例女性中2例为产后发病,成人型50例,幼年型8例(17岁以前发病)。  相似文献   
9.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清伦 《河北中医》2003,25(11):833-834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 2例 ,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 ,5日为 1个疗程 ,平均治疗 4个疗程。对照组 3 0例 ,用氟桂嗪治疗 ,5日为1个疗程 ,平均治疗 4.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 75 .0 % ,对照组总显效率 5 0 .0 %。治疗组总显效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 ,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血府逐瘀汤可能有扩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及止痛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颈椎不稳症患者椎动脉(VA)血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颈椎不稳症患者100例,按年龄、性别分为5组,进行不同的保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2周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VA血流,观察在颈椎前屈、中立、后伸动态体位下的椎动脉形态、内径、走行、血流等变化。并选择同期30例颈椎病(无颈椎不稳症)患者做对照。结果治疗前治疗组88.0%的患者发现椎动脉形态或各检测指标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左右两侧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PSV、EDV及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即刻和治疗后2周,不稳组中E组(综合治疗组)PSV、EDV、RI检测结果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椎不稳症患者的VA血流可进一步了解病情,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颈椎不稳症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