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动脉僵硬度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因此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在未出现动脉粥样斑块之前,进行相应的医疗干预可预防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与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患者心血管病剩留风险甘油三酯与动脉僵硬度的患病情况,旨在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单纯左胸径路房颤超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梅氏微创房颤消融术)的手术配合及体会。 方法 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共201例房颤患者于我院接受梅氏微创房颤消融术,阵发性房颤98例,持续性及长程性房颤103例。其中,男106例,女95例;年龄29~81岁,平均年龄(58.7±15.4)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手术配合及护理经验,包括:术前访视;手术专用设备、器械及材料的准备;术中体位摆放,设备仪器的连接使用,手术台上操作配合以及对术中突发异常情况的配合。 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转为开胸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4.9±37.2分钟,手术配合及护理达到预期目的。术中平均失血量小于50 ml,均无输血。73例(70.9%)持续性或长程性房颤接受术中电复律。所有患者离开手术室时均维持窦性心律,仅1例患者术中预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无起搏器植入病例。8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行电复律治疗,出院时190(94.5%)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无脑卒中、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永久起搏器植入,无死亡病例。 结论 梅氏微创房颤消融术安全、有效。完善的术前护理准备,高质量的术中护理配合,对顺利的开展梅氏微创房颤消融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三联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和对照组(113例),两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片,氯吡格雷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三联抗凝,同时予他汀类,硝酸酯类等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极化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变化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心电图的改善率均高于治疗组,不良反应无增多。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三联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疆油田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率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明周石油医院进行职工体检者705人,询问病史、吸烟史等,监测血压,测量身高、体重,行腹部超声及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生化检查,将其分为NAFLD组及对照组,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705名入选者,检出NAFLD286例,检卅率为40.6%。NAFLD组患者血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AFLD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超重、吸烟者的比例分别为34.3%、30.4%、39.2%、36.3%;对照组为15.5%、10.3%、12.4%、1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疆油田职工NAFLD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NAFLD与动脉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析卡托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尼群地平、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双氢克尿噻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卡托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分别是(73.64±1.35)mm Hg、(129.90±3.10)mm Hg,对照组患者的分别是(89.35±3.88)mm Hg、(140.98±4.8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是92.5%,对照组的是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率是87.5%,对照组的是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托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较为理想,且安全性良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