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种植体植入同期引导骨再生(GBR)患者术后伤口裂开、屏障膜过早暴露于口腔环境后,非手术干预处理后的不同转归及其对种植区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128例牙槽嵴骨量不足需行牙种植体植入同期GBR的患者纳入本临床研究。术后发现伤口早期局限性裂开后立即行1~3周的非手术干预治疗。分别记录术后2周内伤口裂开、3周非手术干预期间和Ⅱ期手术时软组织愈合的临床数据。分别于术后当天和Ⅱ期手术前拍摄术区的标准化根尖X线片,以评价膜暴露的不同转归对种植体骨结合、边缘骨吸收(MBL)的影响。结果 128例患者术后2周内伤口裂开的发生率高达52.34%。其中3例患者由于感染导致种植体骨结合失败,未能完成后续的实验。其余的125例患者根据伤口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1)A组,伤口裂开伴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膜早期暴露,共53例;(2)B组,ADM膜早期穿孔伴覆盖螺丝暴露,共12例;(3)C组,伤口无裂开正常愈合,共60例。通过非手术治疗,A组所有膜早期暴露的患者暴露的膜均逐渐被牙龈组织重新覆盖。Ⅱ期手术时,种植体近远中MBL情况,A组有12例,吸收量分别为(0.48±0.19)mm、(0.52±0.24)mm,B组有11例,吸收量分别为(1.00±0.39)mm、(0.80±0.40)mm,C组仅2例发生MBL。t检验结果显示,A和B组内近中和远中的MB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近远中MBL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近远中MBL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非手术干预通过维持创面清洁、预防感染,推迟早期暴露膜在体内的降解,促进上皮愈合,降低对骨愈合的不利影响,是挽救GBR术后伤口裂开获得延期愈合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汇总分析我院奥沙利铂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奥沙利铂不良反应报告33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疾病及不良反应信息。结果所收集的奥沙利铂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为主,经处理后转归良好。不良反应报告率7.58%。结论奥沙利铂不良反应种类较多,需要临床及时监测和规范处理。  相似文献   
3.
阿片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是癌痛治疗合理用药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2011年用于癌痛治疗的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以了解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趋势,为阿片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癌痛病人获得允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端粒酶活性在血管瘤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血管瘤病变发展中出现的生长自限性现象间的关系。方法:按年龄将因管瘤病人分成3组,I组为2岁以内的婴幼儿;Ⅱ组为年龄自3-18岁的病人;Ⅲ组为年龄超过18岁的病人。利用TRAP法测定每组病人肿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将测定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与不同年龄组血管瘤病理学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I组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高,其强阳性表达率也高;Ⅱ组端粒酶活性表达率较高,其强阳性表达率低;Ⅲ组的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率低,无强阳性表达。I组的病理学特点为大量的致密的内皮细胞团,增殖活跃,管腔小而不明显;Ⅱ组增殖活跃的内皮细胞减少,可见较多的管腔;Ⅲ组增殖的内皮细胞少见,有明显管腔形成,可见纤维化及脂肪浸润。结论:端粒酶活性与血管瘤主要成分内皮细胞的增殖状态密切相关,影响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而影响血管瘤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对连续 143名门诊拔除下颌阻生的第三磨牙病人进行研究。所有病人年龄、性别及拔牙原因均有记录。采用下齿槽神经和颊神经阻滞麻醉。采用修改的国外 Parant评定法评定拔除术的难度 ,分级如下 :I级 ,只用钳子拔除 ; 级 ,牙根松后 ,牙钳拔除 ; 级 ,骨切开辅助冠分开术拔除 ; 级 ,复杂的拔除术。手术后病人接受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7天 ,口服抗生素种类不限 ,病人术后当天立即口服止痛药。要求患者术后第一天和第五天复诊 ,询问止痛药用药情况 ,并测量最大开口度 ( MID) ,开口受限程度的评价标准以轻度、中度、重度开口受限为标准…  相似文献   
6.
淋巴管肌瘤病(LAM病)是一种罕见疾病,但在过去的10多年间,LAM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均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1].2010年1月,ERS发表了全球首部LAM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内容包括LAM病的诊断标准、评估方法以及高危人群的筛查与治疗[2],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学术界对LAM病的认识及已达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反射性肠淤张X诊断对临床的参考价值.方法对我院10-11年的100例放射科诊断反射性肠淤张住院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临床诊断胆、肾绞痛及胰腺炎的病例35例,急性阑尾炎的有28例,腹部外伤的有24例,腹部肿瘤的4例,肺炎1例,其它的8例.结论可以进一步提高传统X线急腹症中对“反射性肠淤张”诊断的认识,并为临床进一步针对性检查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钢丝结扎内固定及小夹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帮助医生确定适宜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对86例下颌骨骨折进行上述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手术方案由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制定。术后追踪随访6周,记录术后咬He关系不良及开口时颌关节疼痛的发生情况,将术后合并症发生率与内固定方法、术者经验及骨折情况等因素一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不同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双处骨折中,小夹板内固定的术后合并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钢丝内固定组。两组医生完成的手术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主治医师完成的小夹板内固定术后合并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副主任医师组。片层状断面或合并有片层状断面的骨折术后合并症发生率较高。结论:影响下颌骨骨折治疗效果的因素有许多,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方法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射线对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端粒长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原位杂交法(FLOW-FISH)检测Tca8113细胞的端粒相对长度(RTL).[结果]与未照射细胞相比,经X线处理后,Tca8113细胞RTL值明显下降(P<0.05);在照射后1 h至3 h间,不同照射剂量的细胞RTL值均有一定程度上升;5 h时,除2 Gy组外,其它各照射剂量组的RTL值均下降.[结论]经X线照射后,Tca8113细胞端粒明显缩短.端粒缩短可能是放射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γ干扰素质粒基因转染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气道内γ干扰素(IFNγ)基因转染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健康6周龄SPF级C57BL/6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模型空质粒干预组(C组)、模型IFNγ质粒干预组(D组),每组10只。B组、C组及D组以0.1%卵白蛋白(OVA)0.1ml腹腔注射致敏,以1%的OVA50μl滴鼻激发建立哮喘模型;A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代替0.1%的OVA0.1ml和1%OVA50μl;C组和D组分别经鼻滴入空质粒pcDNA3.1()和Lipofentamine2000混合液50μl或重组IFNγ质粒和Lipofentamine2000混合液50μl。观察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成分、白细胞介素4(IL4)、IL5、IFNγ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B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0.102±0.020)×109/L、(0.0193±0.0047)×109/L、(0.0107±0.0039)×109/L、(0.0255±0.0042)×109/L,A组分别为(0.082±0.012)×109/L、(0.0041±0.0009)×109/L、(0.0051±0.0016)×109/L、(0.0201±0.0019)×109/L,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EOS、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0.086±0.016)×109/L、(0.0116±0.0031)×109/L、(0.0062±0.0018)×109/L、(0.0182±0.0041)×109/L,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小鼠BALF中IL4、IL5、IFNγ水平分别为[(39.2±5.1)pg/ml、(83.7±4.7)pg/ml、(15.7±2.7)pg/ml],A组小鼠分别为[(13.3±1.9)pg/ml、(12.1±2.3)pg/ml、(31.8±7.9)pg/ml],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小鼠BALF中IL4、IL5、IFNγ水平分别为[(16.4±3.2)pg/ml、(26.3±3.4)pg/ml、(65.4±10.4)pg/ml],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小鼠气道无明显炎症变化,B和C组小鼠小支气管、血管黏膜下和周围肺组织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壁明显水肿;D组小鼠气道炎症明显减轻。结论气道内转染干扰素质粒能有效改善哮喘小鼠细胞因子IL4、IL5和IFNγ异常,同时对EOS、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肺内募集、肺组织炎症改变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