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50Hz电磁场干预骨髓源神经祖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前后相关神经细胞标志物m RNA表达水平,探讨低频电磁场对骨髓源神经祖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利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血清神经干细胞培养环境中悬浮诱导,获取骨髓源神经祖细胞。将第3代骨髓源神经祖细胞分为2组贴壁培养:电磁场组与对照组。电磁场组干预方法为正弦波磁场、频率50Hz、强度5m T,60min/d,共15天,对照组置于无磁场干预的同等环境中。骨髓源神经祖细胞诱导后,采用免疫细胞荧光检测巢蛋白(Nestin)与微管蛋白抗体(Tuj-1)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Q-PCR)检测Nestin,唾液酸-神经细胞粘附分子(PSA-NCAM)和β-微管蛋白-Ⅲ(β-Ⅲtubulin),乙酰胆碱酯酶(ACHE),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m 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血清神经干细胞培养环境中可形成骨髓源神经祖细胞,表达Nestin阳性产物;两组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细胞荧光检测Tuj-1均呈阳性表达,Q-PCR结果示Nestin,PSA-NCAM,β-Ⅲtubulin,ACHE,5-HT,GABA m RNA表达水平与诱导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电磁场组β-Ⅲtubulin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50Hz电磁场可以促进骨髓源神经祖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2.
3.
背景:烧伤、慢性创面等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创面修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表皮干细胞和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可为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低频电磁场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物理刺激在创面修复中已被认为较佳的方法。目的:探讨低频电磁场在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促进小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乳鼠表皮干细胞,用5-溴脱氧尿核苷进行标记,成功转染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后,移植于昆明小鼠全层缺损创面。建立全层缺损创面小鼠模型,分别进行表皮干细胞移植,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外加低频电磁场干预。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9,16天,低频电磁场干预的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组创面收缩率优于其他各组(P〈0.05)。移植后第9天,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显示,各组组创面中均有5-溴脱氧尿核苷阳性细胞分布。移植后第16天,Westernblot检测显示,低频电磁场干预的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组和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组创面组织中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高于表皮干细胞移植组(P〈0.05);移植后第16,30天,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低频电磁场干预的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组的创面组织上皮化现象较明显。结果证实,低频电磁场有促进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表皮干细胞移植修复小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hPDGE-BB(huma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腺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人表皮干细胞(human epidermal stem cells,hESCs)中PDGF-BB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从质粒pCMV-SPORT6上通过PCR扩增hPDGF-BB基因,将其酶切后连接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线性化后在BJ5183细菌中和骨架质粒pAdeasy-1进行同源重组,筛选阳性克隆并酶切鉴定,线性化后转染入HEK293细胞中进行包装、扩增,得到重组腺病毒rAD-PDGF。原代培养hESCs,流式细胞术分析hESCs的纯度,用收集的腺病毒感染靶细胞hESCs后,Westornblot检测其表达PDGF-BB情况。结果成功使重组腺病毒载体rAD-PDGF携带PDGF-BB基因,流式细胞术检测hESCs的纯度达88%以上,rAD-PDGF成功导入hESCs后,Westorn blot检测hESCs能表达PDGF-BB蛋白。结论成功构建的重组腺病毒rAD-PDGF在hESCs中表达PDGF-BB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频电磁场(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LFEMF)对毛囊生长期中再生毛囊的形态学及该过程中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用雌性C57BL/6成年鼠制作毛囊生长期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FEMF组。LFEMF组采用50 Hz、5 mT磁场,30 min/d,连续作用16 d。取两组小鼠脱毛处的全层皮肤,HE染色法观察毛囊生长期中毛囊形态学的改变,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blot检测KGF表达情况。  结果 HE染色显示:3 d时,对照组中未见球状基质包绕毛乳头, LFEMF组球状基质部分包绕毛乳头,毛乳头上部有黑色素形成;9 d、16 d时,LFEMF组中毛囊的长度显著增加(P < 0.05)。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LFEMF组较对照组的KGF基因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均上调。  结论 LFEMF能促进毛囊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KGF的分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50Hz电磁场干预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后的脑组织病理,免疫荧光染色,行为学情况,探讨50Hz电磁场在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磁场组、细胞组和磁场+细胞组。移植细胞选用的是骨髓源神经祖细胞,采用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2,经悬浮诱导获得。造模术后7天,将Dil标记的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移植至大鼠脑损伤部位,磁场干预组置于频率50Hz,强度5 mT正弦波电磁场中,60min/次,1次/天,共30天,空白对照组和细胞组大鼠处于无磁场刺激的相同环境中。在移植术后第1天、3天、7天、30天予Wayne Clark、爬梯试验行为学评分并取脑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细胞荧光检测移植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β-Ⅲtubulin)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术后30天,磁场+细胞组的Wayne Clark、爬梯试验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HE染色观察:磁场+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组与其他组相比较,大鼠脑损伤部位水肿程度减轻,囊性空洞面积更小,细胞存活数较多;磁场+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组大鼠损伤病灶的细胞免疫细胞荧光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更少,神经元特异性微管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50Hz电磁场可促进骨髓源神经祖细胞移植修复脑损伤大鼠爬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联合Vojta反射性翻身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翻身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年龄6月至8月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患儿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Vojta反射性翻身疗法进行治疗, 治疗组在Vojta反射性翻身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胸廓主诱发带区域和腹肌区域的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 每次20 min, 每周治疗5 d, 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评价量表(GMFM-88)A区评估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同时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估量表(MAS)评估2组患儿上、下肢的肌张力。结果治疗后, 2组患儿的GMFM-88量表A区评分、上肢MAS评分和下肢MA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 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88量表A区评分、上肢MAS评分和下肢MAS评分分别为(39.45±4.91)分、(2.63±0.74)分和(2.67±0.66)分,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Vojta反射性翻身疗法的基础上增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KGF腺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表皮干细胞,观察其对表皮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RT-PCR自人成纤维细胞中扩增KGF基因片段,pAD-easy I腺病毒系统构建KGF腺病毒表达载体,以MOI=50感染表皮干细胞;MTT法检测表皮干细胞增殖,流式分析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RT-PCR成功扩增KGF基因片段,成功构建的KGF腺病毒质粒经Pac I内切酶酶切获得4.5 kbp的特异条带,MOI=50的病毒转染效率超过90%;KGF基因修饰后的表皮干细胞增殖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G2/M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结论 成功构建腺病毒KGF表达载体,腺病毒载体介导的KGF基因修饰促进了表皮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频电磁场(LFEMF)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 方法 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用pAd-easy I腺病毒包装系统在体外构建含BDN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rADBDNF);体外分离纯化SD大鼠来源的BMSCs,rADBDNF感染后,用LFEMF(50 Hz、5 mT)进行干预,连续干预3 d,并设对照组、BDNF基因修饰组、LFEMF组。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经台盼蓝染色的各组细胞进行计数;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对各组细胞的增殖效率进行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LFEMF作用于BDNF基因修饰后的BMSCs,细胞增殖速率与对照组、BDNF基因修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FEM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2/M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结论 LFEMF干预可促进BDNF基因修饰后BMSCs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方法对降低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观察组加强术前、产前心理疏导及对产时产后正确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200ml以上者5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ml以上者73.78%),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术前术后的详细观察,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健康指导,避免了许多因患者情绪低落,护理不当和未细致观察而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从而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