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诊治的肾囊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率比较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非接触监测研究不断发展与进步.对心、肺、脑非接触监测手段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分析电容心电图、磁感应、雷达3种非接触式心、肺监测以及非接触式脑部监测相关技术.电容心电图监测心、肺活动利用电极间电容变化效应;磁感应监测心、肺活动利用麦克斯韦原理;雷达监测心、肺活动利用多普勒效应;非接触式脑部监测采用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在分析各监测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相应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这些监测手段的优缺点;并对未来新型非接触心、肺、脑监测设备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朱秀娥  王金宝  卢爱莲 《职业与健康》2007,23(15):1323-1325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人类的平均寿命日益延长,社会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世界趋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3的国家和地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我国是众多老龄化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将是我国21世纪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1]。同时,由于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及社会养老机制的不健全,老年人患病越来越多[2]。钟华荪等[3]对广州市某一地区60岁以上老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及体格检查发现82%的老人患有慢性疾…  相似文献   
4.
严格规范中药计量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中药计量单位的规定及文献对中药计量单位的探讨。中药煎剂很多沿用传统的计量单位,应改变传统观念,充分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效力,严格中药计量单位,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5.
营养不良是CRF的重要并发症,尤其是CRF透析患者.据报道40%CRF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其主要原因为高瘦素血症和机体的炎症反应[1].本文对近年来瘦素,炎症反应与CRF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种新的去输入淋巴管并防止其再吻合的方法—ZT腱法,分别于术后1d、10d、20d、28d、和55d对大鼠颈淋巴结进行观察。术后淋巴结实质内的淋巴细胞数、生发中心敷、ACP强阳性的巨噬细胞数均逐渐下降,残留的巨噬细胞出现衰老症象,高内皮微静脉的内皮细胞进渐变扁平,嗜派洛宁性逐渐减弱。这些变化与以前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新方法可靠。在实验期限内,阻断输入淋巴管的成功率几乎可达100%。本研究为今后开展有关去输入淋巴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极为简便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CT扫描数据在脑动脉3D打印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将临床拟行脑动脉3D打印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常规剂量CT扫描方案):120 kVp,350 mA和滤波反投影(FBP)算法;B组(低剂量CT扫描方案):80 kVp,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2组对比剂浓度均为350 mgI/mL。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来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辐射剂量、CT DICOM数据客观评价指标及2组方案完成3D打印产物质量的主观评分。结果:A、B 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CT辐射剂量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辐射剂量[(1.30 ± 0.47) mSv]较A组[(4.15 ± 0.62) mSv]减少约68.7%。2组脑动脉3D打印结果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T DICOM数据客观评价指标:A组的背景噪声(BN)明显高于B组(P=0.000),而A组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均低于B组(P=0.000)。结论:采用80 kVp、ATCM技术及ASIR算法的数据行脑动脉3D打印,在保证3D打印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减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权重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在低浓度对比剂及低辐射剂量条件下行冠状动脉3D打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3—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疑诊为冠状动脉心脏病并行冠状动脉CT成像(CCTA)检查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体质量指数(BMI)20~25 kg/m2,在双低条件下(100 k Vp及270 mg I/ml碘克沙醇对比剂)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CCTA扫描,扫描完成后对图像进行滤波反投影法(FBP)及不同权重ASIR重建(20%、40%、60%、80%、100%),并将数据传至3D打印机,行冠状动脉3D建模打印,对3D打印产物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相对于FBP重建算法,20%、40%、60%、80%、100%ASIR图像噪声分别降低9%、21%、30%、45%、52%(P<0.05),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分别提高约6%、17%、38%、56%、72%及12%、22%、42%、56%、66%(P<0.05)。不同权重ASIR重建图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FBP,20%、40%、60%、80%、100%ASIR的3D打印产物主观评分分别为1.6、2.0、4.0、4.1、2.1、1.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权重设置在40%、60%ASIR的3D打印产物质量具有最高主观评分,打印冠状动脉的质量最好。结论在双低条件下及ASIR重建技术行冠脉3D打印,相对于FBP重建算法,不同权重ASIR图像在40%、60%时,3D打印产物的质量具有最高主观评分,图像质量最好,同时可大幅度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脉病变的金标准。近年来,多层螺旋CT以其扫描速度快、损伤性小、费用相对较低、安全等优点,使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在临床中得到认可。我院于2010—11—01飞利浦256iCT正式投入使用以来,至2010—12—31共对613例病人实施了MSCTA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护士精心的护理操作和默契的配合,取得满意的诊断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