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阐述磁共振弥散张量和波谱成像在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以已确诊为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检查结果。结果:通过对患者MRI表现的观察发现,慢性缺血灶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等信号。慢性期梗死T1WI呈低信号,T2WI低信号,DWI等信号或低信号。观察组患者疾病检出率100。观察组患者治疗前FA(0.24±0.10)、NAA(9200±510)、NAA/Cr(1.59±0.15)、NAA/Cho(0.36±0.0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磁共振弥散张量和波谱成像应用到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中,可有效明确患者病变部位的水分子弥散变化情况,以及组织代谢情况,从而能够实现对疾病的诊断,以及对患者脑白质神经纤维髓鞘结构病理变化情况的评估,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SCT小肠成像技术(MSCTE)在小肠慢性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慢性出血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MSCTE与胶囊内镜检查,并对比2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不同类型小肠慢性出血性疾病MSCTE表现均有显著特征,MSCTE与胶囊内镜检查准确率(91.1%vs.9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5,P0.05)。结论:MSCTE诊断小肠慢性出血性疾病方法简单、痛苦小、费用低,对小肠肿瘤、炎性病变及血管性病变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胶囊内镜检查的部分替代或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癌栓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癌栓的MRI的影像学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结果 6例具有原发性肝癌典型MRI征象,胆管癌栓表现为胆管内具肝动脉血供的柱状、结节状稍长T1稍长至中等长T2信号影,快速梯度回波正反相位T1WI序列5例可见高信号胆固醇结晶形成的环靶征或新月征,T1WI序列1例扩张肝内胆管呈高信号,远端肝内胆管呈软藤样或螃蟹状扩张,胆管壁未见明显受侵征象,癌栓分布于肝内胆管至胆总管的不同部位,5例合并门脉癌栓。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癌栓形成具有原发肿块典型的MRI表现及胆管癌栓的特征性MRI征象,结合其典型临床表现可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胃淋巴瘤多排螺旋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1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观察病变部位、范围、胃壁厚度、强化程度、胃腔、黏膜及浆膜改变特征、胃周淋巴结及其他器官侵犯特点.结果 本组21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为多发病灶,2例为单发病灶.CT表现为胃壁不均匀增厚(8 ~62 mm),其中弥漫性增厚10例,节段性增厚9例,局限性增厚2例;19例呈均匀强化,2例内见片状低密度坏死;12例胃壁黏膜线完整,9例黏膜破坏;胃壁浆膜面模糊2例,浆膜面清晰19例;12例胃腔无明显狭窄;6例胃周淋巴结肿大,未发现肝脏侵犯.结论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排螺旋CT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盆腔游离体(pelvic loose body,PLB)较少见。本文对1例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及病理学特征等进行报道,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