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枢神经系统(CNS)机会性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0%~20%的艾滋病患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CNS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2.
2017年,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共同制订并发布了第1版《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HIV合并结核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第1版共识进行了修订和更新。新版共识更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结核病的分子诊断、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启动时机与方案、结核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诊断及处理、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进展。本共识将根据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定期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目前东方艾滋病热线求询者的常住地、年龄、性别组成、咨询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做针对性的工作安排,提高热线服务质量.方法 将2007年5月1日至2008年4月30日,共4 959人次热线电话来电者的性别、年龄、常住地、求询内容等资料,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来电者3 957人次,女性为1 002人次,比例为3.9:1.恐惧艾滋病咨询电话979人次,咨询3 980人次.涉及到HIV感染的电话1 327人次,在来电中有过高危行为者896人次.21~40岁人群来电达4 477人次,占总体来电量的90.28%;而41岁及以上者来电404人次,占8.15%.结论 来电者主要为21~40岁年龄段的人群,咨询内容主要是HIV感染和检测的问题.在恐艾者中间,女性多于男性,40岁以上者多于40岁以下者,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nCoV)是指此前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常有人类以外的哺乳动物作为其储存宿主和中间宿主.目前报道的nCoV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和新近发现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nCoV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肾脏衰竭等危重疾病状态,提高临床医师对nCoV感染诊治的认识是当务之急.提高门诊分诊和早期识别能力、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高对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以及加强临床研究是应对nCoV感染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的神经系统病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艾滋病(AIDS)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而极易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由于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嗜神经性.神经系统损害成为HIV感染的主要并发症之一。HIV/AIDS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可达30%~70%,临床上有10%~20%的患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据国外尸检资料显示,75%AIDS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在临床上,40%~60%患者出现神经症状,而10%患者的神经症状是AIDS的首发症状。HIV/AIDS患者常常出现的神经系统病变包括原发HIV相关综合征、机会感染及机会肿瘤、炎性病变及药物相关神经系统病变等。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较强,虽此病以轻症为主,但仍有一定病死率。尽管世界各国都采取相应措施,但COVID-19患者数量仍持续增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月26日全国累计确诊78 191例,死亡2 718例。今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难免会有COVID-19患者,外科医护及相关人员在积极救治患者的同时,自身防护也非常重要,应避免发生因手术导致医护交叉感染。为规范脊柱外科患者合并这一新发传染病的诊治,特制定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关于"脊柱外科患者合并COVID-19"的诊疗规范。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5岁.囚反复发热、咳嗽7个月余,发现HIV抗体阳性4个月入院.入院前7个月,患者出现刺激性干咳,无发热,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1周,无缓解,且有发热,给予氟康唑治疗10 d,仍有发热及咳嗽.  相似文献   
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utations of ERG11 gene which encodes P450 lanosterol 14-α demethylase, an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role of ERG11 gene in inducing fluconazole resistance in Candida glabrata. Methods ERG11 genes of 9 fluconazole-resistant Candida glabrata isolates and 10 fluconazole-sensitive Candida glabrata isolates were cloned into pUC57-T vector. The open reading frame of ERG11 gene were sequenced by two directional sequencing using universal primers. All sequenc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ublished sequence. Results Ten kinds of synonymous point mutation were found. Neither missense mutation nor frame-shifting mutation was found. Among the 10 kinds of synonymous point mutation, 5 were found in both fluconazole-resistant and fluconazolesensitive Candida glabrata isolates, and 3 were only found in fluconazole-resistant isolates, 2 were only found in fluconazole-sensitive ones. The majority of the point mutations were located between 1320-2200 base pair of ERG11 gene. Conclusions There are ERG11 gene polymorphisms in clinical strains of Candida glabrata. ERG11 gene mutations are not found to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fluconazole resistance in Candida glabrata.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ERG11、CDR1和CDR2基因表达的mRNA进行相对定量,比较氟康唑耐药株与敏感株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在光滑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剂量依赖性敏感株及敏感株中,ERG1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1.4±96.8、102.9±78.8、51.2±20.7:CDR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1±1.4、1.9±0.7、1.1±0.4;CDR2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7±2.2、3.4±2.4、1.9±0.9.耐药株ERGll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敏感株(P=0.041);耐药株(P<0.001)和剂量依赖性敏感株(P=0.009)CDR1基因mRNA表达量均高于敏感株;耐药株CDR2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敏感株(P=0.018).随着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性的降低,ERG11、CDR1及CDR2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不同程度上升.结论 ERG11、CDR1及CDR2基因mRNA的上调表达与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的耐药性有关,ERG11、CDR1及CDR2基因上调表达是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抗微生物药物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包括很多成员,按照药物作用的对象(即八大类微生物)可分为:抗茵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抗支原体药物、抗衣原体药物、抗立克次体药物、抗分支杆菌药物、抗螺旋体药物等,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但广义的抗微生物药物有时把抗寄生虫药物也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