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按压对慢性激痛点模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水平的影响,探讨按压对激痛点去活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30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和激痛点模型组(n=20),以钝性打击配合离心运动法复制激痛点模型,造模成功后符合评价标准者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按压组(n=10),按压组以自制按法刺激器干预14d,干预结束后取其激痛点骨骼肌组织,以试剂盒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 CS)、线粒体复合物I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含量,以免疫印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I, LC3-I)、LC3-II、泛肽结合蛋白1(sequestosome protein1, P62)、UNC51-类似自噬激活激酶1 (UNC-51 like autophagy activating kinase 1, ULK1)、p-ULK1、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蛋白激酶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 PINK1)与Parkin蛋白表达。 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MMP、CS、线粒体复合物I、ATP水平均下降(P<0.05),LC3-II、LC3-II/LC3-I比值与P62表达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按法组MMP、CS、线粒体复合物I、ATP、LC3-II、LC3-II/LC3-I比值、p-ULK、p-ULK1/ULK1、PINK1与Parkin水平均上升(P<0.05),P62表达下降(P<0.05)。 结论:按压激痛点可以恢复局部线粒体功能,改善局部能量代谢,达到激痛点去活化效应,其机制可能与PINK1/Parkin通路提高线粒体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市常见放射诊疗项目医疗照射频率水平及其分布,为推进我市医疗照射防护最优化,提出合理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统一调查表对南平市开展放射诊疗的所有单位开展放射诊疗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南平市2013年照射频率为322.76人次/千人口,地区医疗照射频率:155.67~523.03人次/千人口;医疗照射地区构成比:4%~24%;医疗照射医院构成比:5%~65%,年均人次数:877.44~69 401.00;医疗照射诊断类型分布:7184~360 707人次,构成比:1%~36%。2011年-2013年医疗照射增长率分别为10.93%、13.67%。结论 经济发达的县市医疗照射水平更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照射的水平明显大于一级及其他医疗机构。医疗照射水平逐年递增,胸片和CT的医疗照射的比例最高,CT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3.
激痛点是骨骼肌紧绷肌带内高度敏感的应激点, 活化后可引起自发性疼痛、牵涉痛和抽搐反应。目前认为激痛点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运动终板功能异常、乙酰胆碱堆积、局部循环与能量代谢障碍、血管活性成分与炎症因子释放等多个环节组成的恶性循环有关;在触诊基础上, 肌电图、磁共振检查、超声弹性成像、红外热成像和微透析等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 以期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激痛点进行深入研究和认识;目前激痛点疼痛的物理治疗主要有针刺、推拿、电刺激、红外、超声及其它疗法等, 因其疗效明确、适应证广和不良反应较小等优势受到人们重视。本文主要归纳整理激痛点的形成机制、诊察和激痛点疼痛物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推拿按法对慢性激痛点模型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推拿按法对慢性激痛点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按法组、利多卡因组,每组6只。采用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式建立慢性激痛点大鼠模型。按法组大鼠予按法刺激局部激痛点,隔天治疗1次,每次7.5 min,共治疗7次;利多卡因组大鼠予0.5 mL的1%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6 d 1次,共治疗3次。2周干预结束后,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骨骼肌显微结构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光镜下,模型组可见异常梭形形态肌纤维,表现为中间膨大,两端变窄,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核内移现象;与模型组比较,按法组和利多卡因组均可见肌纤维粗细均匀、排列较整齐,炎症细胞减少。(2)电镜下,模型组肌原纤维排列紊乱,大量肌纤维断裂、破损,线粒体数量减少,结构异常,出现肿胀变圆、嵴结构减少或呈空泡状;按法组和利多卡因组表现接近,与模型组比较,肌原纤维排列趋于整齐,线粒体数量增多,结构恢复正常,呈细长杆状和卵圆形,或出现融合形态。各组肌节长度测量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肌节长度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按法组、利多卡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激痛点病理特征为骨骼肌肌节挛缩、线粒体结构和数量受损。按法治疗能够舒张挛缩的肌节、促进线粒体的损伤修复,起到对慢性激痛点的去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