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型流感嗜血杆菌(H ib)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包括肺炎在内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在H ib疫苗使用之前,H ib所致脑膜炎在欧美等许多国家的发病率高达30/10万~600/10万,病死率5%,致残率30%~40%。我国的监测结果显示,15岁和5岁以下人群H ib脑膜炎的发病率分别为4.8/10万和10.7/10万,病死率为9.7%,21.4%的存活患儿留有精神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后遗症。本文对H ib感染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流行概况、实验室诊断、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原位回肠新膀胱(IN)和乙状结肠新膀胱(SN)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相关并发症.方法:65例膀胱癌患者,IN 40例,SN 25例.结果:65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6个月,IN组最大贮尿量较SN组多;膀胱充盈压及膀胱排尿压均较SN组低.IN组白天尿控满意率为87.5%,SN组为92.0%;SN组夜间尿控满意率为48.0%,IN组为6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漏尿4例,排尿困难2例,术后感染2例,粘液堵塞2例,尿失禁1例,肠梗阻1例;勃起功能障碍6例,吻合口狭窄4例,慢性尿潴留3例,上尿路积水2例,盆腔转移1例.结论:回肠新膀胱可以达到足够的贮尿量和较好的尿流动力学改变,控尿满意.回肠是优先选择的新膀胱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钙化性肾脏肿块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收治的3例异常钙化性肾脏肿块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结果:例1患者术前考虑肾癌,行左。肾癌根治术,病理诊断为乳头状肾细胞癌,随访27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和转移。例2术前诊断肾脏良性肿瘤,行肿块剜除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二次行左肾癌根治术,随访3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例3术前诊断左肾盏结石,行左实质楔形切除术,病理为左’肾异常钙化灶伴炎性细胞浸润,随访39个月,身体良好。结论:异常钙化性肾脏肿块临床少见肾癌表现,术前确诊较为困难,预后较好,保留肾单位手术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缺血性中风治法的分布进行研究,评估其临床疗效价值。方法 检索197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Infrastructure Databas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 Database,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Sino Med)。基于上述四大数据库内检索有关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研究文献。对各个文献证候、治法、方药等信息进行规范化、等级化采集处理后建立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与治法数据库。运用量表评价和等级化赋分方法分析证候要素和治法,通过Kendall''s tau-b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描述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与治法之间、各证候要素间、各治法间的相关性及其分布。结果 通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纳入文献具有同质性、可进行后续统计量的合并。本研究共纳入450条证候、治法,经统一规范化拆分后得到1 287个单一证候要素,1 562个单一治法。各证候要素与其相对应的治法(除窍闭-开窍)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除了相对应的证候要素与治法外,痰湿-益气(-0.52),气虚-开窍(-0.56)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课题组以Ⅰ类,Ⅱ类,Ⅲ类由高至低代表证候和治法要素的重要性。气虚、血瘀和火热、痰湿、腑实是缺血性中风Ⅰ类证候要素;阴虚、内风为其Ⅱ类证候要素;阴虚与阳虚为其Ⅲ类证候要素;袪痰湿、清热、通腑和熄风、活血化瘀、益气是缺血性中风Ⅰ类治法,袪痰湿、清热、通腑相伴出现的可能性较大;熄风、活血化瘀、益气相伴出现的可能性较大。滋阴、理气是缺血性中风Ⅱ类治法,其关联性较高,常相伴出现。开窍、补阳、通络分别为缺血性中风Ⅲ,Ⅳ,Ⅴ类治法。结论 气虚、血瘀、痰湿、火热、腑实是缺血性中风主要证候要素,气虚血瘀、痰热腑实为其主要证候类型;袪痰湿、清热、通腑和活血化瘀、熄风、益气治法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占据主要地位;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时,袪痰湿、清热、通腑治法常联合使用,活血化瘀法常与益气熄风法联合使用,以起协同增效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YKL-40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诊断为脑胶质细胞瘤并行手术治疗的成年病例68例为胶质瘤组,20例健康体检病人作为对照组,根据术后病理学分级,低度恶性Ⅰ级2例、Ⅱ级17例,高度恶性Ⅲ级15例、Ⅳ级34例。观察生存时间及复发时间,生存时间〈12个月15例,12~24个月15例,〉24个月38例。复发前死亡10例,复发时间〈12个月14例,12~24个月15例,〉24个月未复发29例。术前均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YKL-40水平。结果低级别(I级、Ⅱ级)胶质瘤病人血清YKL-40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Ⅳ级胶质瘤病人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生存时间〈12个月和12~24个月的病人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生存时间〉24个月的病人(P〈0.05)。复发病人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者(P〈0.05),12个月内复发的病人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12~24个月复发的病人(P〈0.05)。结论血清YKL-40水平与胶质瘤的病理学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针方六集》是明代医家吴昆晚年之作,其中有大量篇幅对八脉交会穴进行了论述,有较强的实用性,被称为“针家纪纲”。文章对《针方六集》中“八法”相关内容进行了分类、分析、归纳,总结出“八法”形成不晚于元代窦杰的《针经指南》,并通过《医学小经》以歌诀形式流传。《针方六集》提出了“列缺本络手阳明,心主犹乎心,又肝肾之邪同一治,皆不及之及也”,将十二经脉以及奇经八脉全部囊括其中;首次以伤寒六经“表、里、半表半里”理论解释“八脉”交会穴的治疗原理,提出了后溪穴与申脉穴主治在表之疼痛性疾病,内关穴与公孙穴主治在里之胃肠、心胸疾病,临泣穴与外关穴主治在半表半里之肝胆、三焦疾病。系统整理了八脉交会穴定位(值得注意的是照海穴、申脉穴、列缺穴的定位),强调“解结”与四穴同取,同时需要在针刺得气基础上进行补泻,以症状好转为一次治疗结束的标志等。文章最后以临床案例进行验证,并对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现状予以分析,提出了相应观点,以期为八脉交会穴的临床运用提供少许启发,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7.
唐容川《痢证三字诀》提出“病有脾,治肝肺”,认为痢证虽以损伤脾胃为主,但治疗应重视调治肝肺,使“脾经自治”,李乾构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多从脾、肝、肺入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达到抗溃疡而治痢的目的。饮食不节、肺肠失调、忧思恼怒等病因可引起脾、肝、肺病变,导致大肠传导不利,发为本病,此病病程较长,耗伤正气,李教授临证时以脾胃虚弱、肝失疏泄、肺失宣降为发病机制,治疗以培补脾胃,疏肝理肺为根本大法,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肠外表现进行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头颈部动脉夹层(cervico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CAD)是导致中青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情凶险,不及时诊疗容易发生严重后果,早期确诊并及时干预可极大地改善预后.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CAD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层七维度”纯线上型高校网络直播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该模式应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满意度和课程参与度展开实证研究。结果 经李克特五点式量表测评:学习态度方面,感知有用性得分较高为(4.14±0.75),感知易用性得分中等偏下为(2.98±0.53),持续使用意愿得分中等偏上为(3.16±1.56);满意度方面,技术满意度得分偏低为(2.39±0.59),服务满意度得分中等偏上为(3.56±0.73),教学满意度得分较高为(3.88±0.73);课程参与度方面,课程的平均出勤率为93.94%,各视频资源的平均反刍比为(2.65±0.92),每次课每名学生平均有效发言(3.32±1.17)次,各专题中每名学生平均有效发帖数(3.11±1.31)个;专题一中各视频的平均反刍比低于专题二(-4.005±0.75)、三(-4.542±1.00)、四(-2.567±0.75),均P<0.05;专题一的有效发言频次低于专题二(-4.492±1.20)、三(-3.088±0.89)、四(-3.625±1.05),均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检测96例SCLC患者(SCLC组,其中局限期74例、广泛期22例)、6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NSCLC组)和76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ro-GRP、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96例SCLC患者中有86例患者完成1个疗程的化疗。结果 SCLC组血清Pro-GRP、NS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NSCLC组(P<0.001)。SCLC组和NSCLC组血清SCC-Ag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NSCLC组血清CEA、CYFRA21-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CLC组(P<0.001)。广泛期SCLC患者血清Pro-GRP水平高于局限期SCLC患者(P<0.01)。SCLC患者化疗后血清Pro-GRP、NSE水平低于化疗前(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ro-GRP和NSE诊断SCL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0、0.849,最佳临界值分别为76.31ng/L、13.87ng/mL,敏感性分别为84.5%、77.6%,特异性分别为98.6%、79.5%。结论 Pro-GRP在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监测中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