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采用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研究正常人和偏瘫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ADL)中的上肢运动学特点。 方法应用Vcion运动捕捉系统(简称Vicon系统)采集15名正常人(健康组)和10例偏瘫患者(偏瘫组)在执行抬臂、梳头、喝水、摸对侧肩、摸后口袋这5项ADL时的上肢关节三维运动数据。经数据处理得到2组的胸锁关节、肩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三维运动角度和各动作的运动时间,并进行比较。 结果偏瘫组胸锁关节旋外和外展角度,肩锁关节旋内和后伸角度,肘关节屈曲角度较健康组均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肩锁关节内收角度,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旋外和旋内角度较健康组则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瘫组运动时间较健康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初步建立了一种基于Vicon系统的上肢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所得结果提示偏瘫患者采用与正常人不同的关节运动模式来完成ADL。  相似文献   
2.
上肢治疗型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唐柱  黄晓琳 《中国康复》2009,24(3):207-209
目前对神经系统伤病所致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主要依赖于治疗师一对一的徒手训练,难以实现高强度、有针对性和重复性的康复训练要求,特别是在国外,人工训练的成本很高;另外由于康复评价也多为主观评价,不能够实时监测治疗效果。为解决这些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安全、定量、有效及可进行重复训练的新技术,因此机器人辅助训练技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康复机器人便是其中之一。根据用途可将康复机器人分为辅助型和治疗型两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优化康复方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恢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康复治疗的1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60).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优化康复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6分钟步行试验(6MWT)、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FEV1/FVC).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问卷(SF-36)对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体力活动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6MWT、PaO2、FEV1、FEV1/FVC评分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职能及总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人数下降(P<0.05),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优化康复方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恢复期的康复过程中可有效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提高心肺耐力及生活质量,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5.
表面肌电描记术(sEMG)是一种检测肌肉激活水平,研究神经肌肉系统性质的无创性技术,现已应用于许多领域。本文介绍sEMG的影响因素、测量方法、信号分析及相关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并验证基于深感光学的Kinect V2相机应用于脊柱侧凸患者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医工合作模式设计出一种基于深感光学进行摄影测量的脊柱侧凸快速筛查技术,选取2022年2—7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昌医院就诊的疑似为脊柱侧凸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在3 d内完成“金标准”X线检查和摄影测量拍摄检查,收集两种方法所测得的脊柱侧凸角度及诊断结论,分析两种方法所测得脊柱侧凸角度的差异及诊断结论的一致性,评价基于深感光学的摄影测量技术对脊柱侧凸筛查的价值。结果 本文提出的基于深感光学的摄影测量技术和X线检查所测得的脊柱侧凸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所得诊断结论经Kappa检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69)。结论 本文设计的基于深感光学的摄影测量技术能准确筛查出脊柱侧凸患者,可为临床治疗脊柱侧凸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A、B组,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川芎嗪80mg/kg,2次/d,连用7d。采用双盲法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测量大鼠脑梗死灶体积,并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结果A组神经功能评分为(3.31±0.23)分,脑梗死灶体积为(45.63±12.75)mm^3,运动阈值为52.67%±8.75%,B组分别为(2.30±0.15)分、(26.59±7.64)mm^3、34.29%±5.18%,P均〈0.05。损伤后的运动阈值与脑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川芎嗪可减小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梗死灶体积,提高皮质兴奋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描记术(sEMG)来研究偏瘫患者和正常人在日常生活活动(ADL)中的上肢相关肌肉表面肌电特点。方法:应用Megawin表面肌电系统来采集15例正常人(正常组)和10例偏瘫患者(偏瘫组)在执行抬臂、梳头、喝水、摸对侧肩、摸后口袋这5项ADL时的上肢相关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经信号处理得到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前部、三角肌中部、三角肌后部、前锯肌、背阔肌、斜方肌上部、斜方肌下部的均方根(RMS)比值,并分析正常组和偏瘫组上肢相关肌肉RMS比值异同。结果:偏瘫组较正常组肱三头肌、三角肌前部、三角肌中部、三角肌后部、前锯肌和斜方肌下部RMS比值显著增大(P<0.05)。结论:偏瘫患者可采用与正常人不同的肌肉收缩策略来完成ADL。  相似文献   
9.
<正>脑卒中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患者因残疾无法独立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2-3]。脑功能检测技术可监测大脑活动期间的变化,为评估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效果提供帮助[1]。相关的脑功能检测技术有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等[4-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