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院感管理查房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旨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在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基础上,开展院感管理联合查房,比较2018年与2019年实施前后医院感染控制评价指标的变化及管理成效。结果 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与正确率、微生物标本采集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切口感染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CU的CRBSI与CAUTI感染发生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以院感科主导的MDT院感管理查房模式,能达到部门协同、专业互补之目的,院感评价指标改善明显,管理成效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尿培养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尿路感染(UTI)的意义.方法 选取550例疑似尿路感染的临床患者同时进行中段尿培养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细菌培养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尿路感染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患者(P<0.01).结论 血清PCT水平的测定对尿路感染有定位作用,血清PCT对尿路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AB)的耐药率,探讨广泛耐药AB感染的临床用药新途径。 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各类送检标本中AB的耐药状况,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头孢他啶和米诺环素对临床分离的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联合药敏情况,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 结果:分离出的326株AB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包括XDR-AB 110株。头孢他啶与米诺环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77.3%)和相加作用(20.0%),2.7%的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未发生拮抗作用。 结论:AB耐药率逐年上升,头孢他啶与米诺环素联合药敏试验对97.3%的XDR-AB菌株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大肠埃希菌产AmpC酶情况及201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降低三代头孢菌素折点后对其药物敏感性的改变.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大肠埃希菌814株,对于头孢西丁耐药者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检测AmpC酶,及用双纸片扩散试验检测ESBLs,药敏结果与2010年CLSI更新标准作比较,评估更新后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改变.结果 814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AmpC酶68株,产ESBLs共188株,检出率分别为8.4%和23.1%.814株大肠埃希菌在折点更新前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24.1%、24.8%及25.3%,折点更新后耐药率为21.6%、24.1%、25.3%;产酶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大部分均高于不产酶菌株.结论 2010年三代头孢菌素折点改变后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有所下降,我院产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日益增多且呈多重耐药,为临床经验用药应首选.  相似文献   
5.
6.
摘要:目的 了解佛山市某医院住院患者非发酵菌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预防及治疗非发酵菌引起的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非发酵菌的感染情况。结果 共分离非发酵菌2589株,其中检出率最高的前四种非发酵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PAE)、鲍曼氏不动杆菌(ABA)、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CE)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PAE的检出率在4年里保持平稳,ABA及SMA的检出率持续上升,BCE检出率有所下降。PAE的耐药率较低,除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外均不超过30%。ABA、BCE及SMA的耐药率较高,高于2012年CHINET的统计率。结论 在医院感染中非发酵菌为重要的致病菌,由于大部分耐药性严重,临床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7.
8.
李帼宁 《山东医药》2010,50(26):52-52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衍生物表现为耐药。目前,MRSA检测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传统药敏方法如CLSI推荐的药敏纸片法,第二类是自动细菌鉴定仪,第三类是分子生物学方法。现已明确,PBP2a是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的主要原因,由meeA基因编码。因此,作为MRSA的分子标志,mecA基因鉴定成为公认的MRSA检测金标准。本研究以PCR法检测meeA基因为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尿结石患者碎石标本中L型细菌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术后抗感染及预防尿结石复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0-12月该院265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标本,分别进行普通细菌及L型菌培养。结果在265例结石患者中,细菌L型伴普通细菌感染8例,占3.0%(8/265),单纯L型细菌感染7例,占2.6%(7/265),单纯普通细菌感染80例,占30.0%(80/265)。检出L型细菌15株,普通细菌96株。L型细菌的耐药性比普通细菌明显提高。结论尿结石的L型细菌培养阳性率比国内其他报道结果低,对临床泌尿系感染患者增加接种高渗培养基进行L型菌的分离培养,能降低假阴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耐药率.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4~2010年7年来临床各类送检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分布情况、耐药状况及感染趋势.结果 分离出的1250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痰、胸腹水、分泌物、尿液等标本,且对常用抗生素均有较高耐药,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可以作为本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必须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采取联合和交替用药,以提高疗效和监控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