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对比分析躯干等速肌力训练与腰腹肌功能锻炼对非特异性腰痛(NLBP)的治疗作用,以寻求NLBP防治的最佳力量训练方法,为NLBP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40例确诊的NLBP患者随机分为躯干等速肌力训练组(实验组)和腰腹肌功能锻炼组(对照组),分别采用躯干等速肌力训练法和腰腹肌功能锻炼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指地距离(FFD)、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量表(OSW)以及躯干屈、伸肌群峰力矩(PT)及相对峰力矩(PT/BW)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VAS、OSW积分指数及FFD指标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在60°/s和90°/s角速度下躯干屈、伸肌群峰力矩(PT)及相对峰力矩(PT/BW)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在VAS、OSW积分指数、FFD及PT、PT/BW指标上比较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躯干等速肌力训练与腰腹肌功能锻炼对治疗NLBP均具有显著疗效,等速肌力训练与腰腹肌功能锻炼在疗效上比较不具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一次性力竭游泳大鼠肝脏组织的作用及发挥作用的最佳口服剂量。方法:实验于2006-05/07在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选取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运动 15mg/kg白藜芦醇组,运动 50mg/kg白藜芦醇组,运动 100mg/kg白藜芦醇组,运动 200mg/kg白藜芦醇组,运动 300mg/kg白藜芦醇组。②实验干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每天灌胃15,50,100,200,300mg/kg白藜芦醇,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对照组分别灌胃相同体积的溶媒(二甲亚砜 生理盐水),连续5周。末次给予实验用样品1h后,各运动组每只鼠尾跟部负荷3%体质量铅皮,置于水深50cm、水温(31±1)℃游泳槽中游泳。游泳力竭后即刻,股动脉取血并迅速取出肝组织。③指标检测:赖氏比色法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含量。结果:纳入动物7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运动对照组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低于运动对照组(P<0.05或P<0.01)。运动 100,200,300mg/kg白藜芦醇组低于运动 15,50mg/kg白藜芦醇组[谷丙转氨酶活性:(972.36±121.86),(944.36±105.35),(888.34±88.68),(1773.52±89.35),(1377.78±27.01)nkat/L,P<0.01;丙二醛含量:(7.90±2.56),(7.69±3.69),(7.13±2.62),(19.90±2.21),(12.16±1.78)μmol/g,P<0.05]。100,200,300mg/kg白藜芦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运动对照组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高于运动对照组(P<0.05或P<0.01)。运动 100,200,300mg/kg白藜芦醇组高于15,50mg/kg白藜芦醇组[(2325.80±163.37),(2379.14±121.86),(2447.16±89.18),(1096.05±120.19),(1514.64±28.17)μkat/g,P<0.01]。结论:①白藜芦醇对力竭性运动大鼠肝脏组织具有保护作用。②100,200,300mg/kg白藜芦醇对肝脏组织发挥保护作用效果优于15,50mg/kg,建议使用100mg/kg白藜芦醇就能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实验性研究被动运动和电刺激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造成失神经支配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Denervation group,NCG)、被动运动组(Passive movement groups,PMG)、电刺激组(Electric sfimulmion group,ESG)和混合干预组(Passive movement and electric stimulation group,PMESG)5 组,观察各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和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BACP)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干预组BGP值均呈显著性降低(P<0.01)、TRACP值升高,但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干预组BGP值均升高,其中混合干预组呈显著性升高(p<0.05)、TRACP值均呈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大鼠失神经支配可致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电刺激和被动运动治疗可有效抑制大鼠去神经后的骨形成减少以及骨吸收增加,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被动运动和电刺激对去神经所致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运动方式——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对2型糖尿病(T2D)脂肪肝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ERS)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n=10)、模型组(T2D,n=10)、有氧运动组(T2D+AE,n=10)和抗阻运动组(T2D+RE,n=10).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组予高...  相似文献   
5.
黄雷  李军汉 《颈腰痛杂志》2011,32(3):237-238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指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如椎间盘退变、终板损伤刺激椎间盘内痛觉感受器所引起的下腰部疼痛,不伴有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和体征,无神经根受压或脊髓运动节段过度活动的放射学证据[1],临床上有别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其它原因引起的腰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腰腹肌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方法:将200例确诊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和电针结合腰腹肌训练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分别采用电针法和电针结合腰腹肌训练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指地距离(FFD)、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改良JOA腰痛疗效问卷评分以及腹背肌耐力四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JOA问卷记分、FFD指标、腹背肌耐力均显著升高(P〈0.05),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JOA问卷记分、FFD指标显著升高(P〈0.05),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腰腹肌训练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其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法。  相似文献   
7.
运动减肥的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体育运动是一种可以用于减肥和预防肥胖并发症的有效途径,针对运动对肥胖的生物学作用,以及运动的科学性和肥胖的特殊性运动减肥,产生了许多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Sportdiscuss1999-01/2006-09与运动减肥相关的文章,检索词“exercise or sports,obesit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文章来源限定为“Journals article”;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1999-01/2006-09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运动、肥胖”,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手工查阅相关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文献纳入标准:①肥胖治疗的最新方法。②肥胖产生的机制。③运动对肥胖的作用。④运动减肥处方。排除重复性研究的文献。资料提炼:在CNKI中共检索到22篇相关文章,均检索全文,17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2篇重复性研究和2篇无意义研究;在Sportdiscuss数据库中检索到相关文献39篇,符合要求者21篇;同时录入书籍3本。资料综合:①肥胖的产生原因:肥胖受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生理因素、代谢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甚至种族因素的影响。②运动对肥胖的生物学作用:运动能增加能量消耗,调节能量平衡;减少体脂,改善身体成分组成;调节胰岛素代谢,改善脂代谢,还能调节肥胖基因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抗衡基因的缺陷。③运动减肥处方:以有氧运动作为运动项目,增强耐力,提高心肺功能。每次运动时间应持续30~60min,中低强度,3~5次/周,最好1次/d。结论:有氧运动可通过改变体脂含量、调节能量代谢、脂代谢、胰岛素代谢以及肥胖基因的表达达到减肥的目的,长期坚持科学的有氧运动是目前较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电针、推拿结合牵引与单纯电针、推拿治疗慢性腰痛的疗效。方法:以本院2010年1月之后应用电针、推拿结合牵引治疗的100例慢性腰痛患者为A组,之前采用电针、推拿治疗的100例患者为B组。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改良JOA腰痛问卷评分、疼痛视觉评分(VAS)以及指地距离(FFD)评定疗效。同时以治愈率、好转率和未愈率三个等级计算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对比二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JOA问卷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及FFD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慢性腰痛患者功能障碍,缓解症状,电针、推拿结合牵引治疗法效果优于单纯电针、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采用冠层同源物2(CNPY2)基因敲除,结合运动干预,探讨CNPY2和有氧运动在高脂膳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12±1)周龄SPF级C57BL/6J雄性CNPY2基因敲除(KO)小鼠及其同系同龄同窝野生型(WT)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运动组。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模型运动组予高脂饲料喂养,连续17周。模型运动组从第10周开始进行连续有氧运动干预,直至第18周实验结束。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CNPY2、PERK、p-eIF2α、CHOP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肝组织PERK mRNA和eIF2α mRNA表达;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 结果:WT小鼠模型组CNPY2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WT小鼠模型运动组CNPY2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KO和WT小鼠模型组均可见明显肝细胞脂肪性变和脂滴,其血清ALT、AST、TC、TG和LDL-c水平、肝组织PERK、p-eIF2α、CHOP、PERK mRNA和eIF2α mRNA表达、肝细胞凋亡显著升高(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KO和WT小鼠模型运动组上述指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与WT小鼠比较,KO小鼠肝组织脂肪性变减轻,肝组织CNPY2、PERK、p-eIF2α、CHOP、PERK mRNA和eIF2α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 结论:CNPY2基因缺失和有氧运动均可有效改善NAFLD,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CNPY2表达,抑制PERK-CHOP信号通路活性,降低PERK-CHOP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减少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对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AKT/GSK3β)通路介导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运动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与模型运动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8周。第10周,模型运动组进行有氧运动干预,连续8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水平,油红O和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检测AKT、P-AKTSer473、GSK3β、P-GSK3βSer9、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