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构建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提供系统、客观、可量化的标准。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理论模式,在规范和指南指引下,应用文献回顾初步拟订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稿,编制指标条目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的方法对15名临床专家进行2轮咨询,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的权重。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2轮次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43、0.865,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396、0.405,P<0.01。构建了制度建设、急救管理和效果评价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的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三级指标权重系数,经过了一致性检验(CR<0.1),各级指标变异系数都<0.10。结论 构建的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中,各级层指标条目客观、权重分配合理、易操作,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对规范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室内CO2浓度对医护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60名手术室护士随机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腔镜手术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对2组人员测量生命体征、检测动脉血气、评价疲倦程度,并采用便携式红外线CO2分析仪检测手术室内不同时刻CO2浓度.结果腔镜手术室内CO2浓度于手术30 min时升高,术中维持较高水平,于手术结束时达最高值;与本组术前和开腹手术组相比,腔镜手术组人员手术后心率和呼吸频率明显增快,p H降低,PCO2升高,且疲倦严重度评分显著增加(P<0.05).结论腔镜手术造成手术室内CO2污染,危害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症病学说”是以疗效优先为核心理念,以“症病同治”为关键内容与办法,实行中西医优势互补的理论学说。在围手术期实施“症病同治”的诊疗策略,将手术治“病”(西医“病”名)与围手术期中医治“症”(中医“病”名)的优势结合应用,促进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将有可能获得最佳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虽然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可以依靠一些评估工具来监测疼痛,但个人的疼痛体验较难评估[1]。如何建立一个合适的评估工具将疼痛的内在主观性整合到评估中,是进行疼痛评估方法选择重要且关键的一环。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即“直接来自患者的任何关于其健康状况的报告,不经过临床医生或其他任何人的解释”的结局[2-3],自创立以来不断发展[4-5],在国外逐渐发展形成疼痛评估尤其是慢性疼痛评估的常用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徐汇分院的直肠癌围手术期老年患者,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59份,有效回收率93.5%。结果 159例直肠癌术后老年患者中,发生尿失禁者38例(23.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腹部及盆腔手术史、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间、术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均影响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发生(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围术期发生尿路感染、BMI>25、有腹部及盆腔手术史是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尿失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直肠癌术后老年患者尿失禁发生情况不容乐观。护士术前需评估患者相关情况,特别是年龄、有无腹部或盆腔手术史、体质量指数、是否存在围术期尿路感染等,并针对相关原因尽早进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KRAS、NRAS、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6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行MSI状态检测的患者435例。采用突变扩增系统PCR法检测患者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情况。依据MSI状态,将患者分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H)组(31例)、微卫星低度不稳定性(MSI-L)+微卫星稳定性(MSS)组(404例)。分析基因突变和MSI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基因突变与MSI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561例患者中,KRAS、NRAS、BRAF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44.56%、1.96%、3.57%。KRAS基因突变与原发部位有关(P<0.05),NRAS基因突变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BRAF基因突变与原发部位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435例患者中,MSI-H、MSI-L、MSS检出率分别为7.13%、2.76%、90.11%。MSI-H组与MSI-L+MSS组间原发部位、分化程度、肿块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SAH)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3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予戒酒、纠正营养不良及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予上述治疗的同时,每日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 mg/Kg),定期减量,疗程为28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基线、治疗7 d和28 d后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评估基线马德里判别函数(MDF)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比较两组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28 d后治疗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分别为(39.48±15.41)mol/L、(12.96±1.56)s、(39.23±5.86)g/L,分别优于对照组的(76.89±36.34)mol/L、(17.49±4.34)s、(32.36±3.82)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28 d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6.67%、13.33%,对照组分别为53.33%、46.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预后的因素为肝功能、MELD评分和总胆红素水平早期(治疗7 d)变化(ECBL)。结论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AH,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提高28 d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内科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及其抗药性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依据可靠的实验结果对临床用药控制感染进行指导。方法采集内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样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通过MicroScan-As4半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对样标作鉴定和药物敏感分析,采用K-B法作药物敏感分析。结果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样标中共抽离出革兰阴性杆菌245株,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AE)85株(35.3%)、肺炎克雷伯菌66株(26.8%)、大肠埃希菌38株(15.9%)。结论需加大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药性监测力度,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化选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肝病科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及肝功能等生化学指标的变化,评价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 67例重型肝炎患者经过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白细胞、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及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白细胞、直接胆红素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2.51,P<0.05),且ALT、AST、PT以及总胆红素的差异尤为显著(t分别为3.58、2.97、4.23及5.25;P均<0.01)。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期治疗有效率(包括治愈和好转)分别为86%、57%、11%;早期、中期与晚期重型肝炎患者PE治疗相比,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3,P<0.01)。结论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是目前比较成熟的肝脏替代疗法,具有一定疗效,尤其对早、中期的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治疗室医疗废弃物收纳车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内科10个病区,工龄为3年,操作熟练程度相似的护士共46名,随机分为2组,即未使用收纳车组21人,使用收纳车n=25人。每天完成同样工作量(以配制20袋补液/人为标准)后,当天填写问卷并当场回收,共持续7天。从冲注药品时间、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时间、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时锐器伤的发生数进行两组对比。结果 使用收纳车操作组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时间和分类处理医疗废弃物时锐器伤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冲注药品时间无差异性。结论 收纳车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锐器伤的发生,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安全;保持了治疗室环境的整洁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