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又称外套层淋巴瘤、中间分化的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妇源于淋巴滤泡外套层内的CD45阳性B淋巴细胞,最常累及淋巴结、脾、咽淋巴环、骨髓和消化道。颅内套细胞淋巴瘤极其少见,笔报告1例并复习献。  相似文献   
2.
张蕾莉 《中原医刊》2001,28(6):16-18
颅内静脉及硬膜窦栓塞是一种少见的急性静脉系缺血性病变。动脉系缺血性脑卒中已提起临床和影像界的足够重视,而静脉系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国内文献较少报道,其临床和影像表现尚未被广泛认识。作者复习近年英文文献,对本病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影像表现及诊断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与临床表现 1.1 病因:常见病因有感染、外伤、脱水、全身衰竭、妊娠等。尚有一些病例病因不清,由于早期诊断是本病治疗预后的关键,有关病因探索文献较多,可能与本病相关的病因还有:口服避孕药、艾滋病、某些药物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家族…  相似文献   
3.
颅内结核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31例颅内结核瘤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17/31)和抗痨治疗随访(14/31)证实为颅内结核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平片示边缘光滑,密度不均的“蛋壳样”钙化。CT示单发或多发,等或混杂密度小结节影,多发病灶较小,病灶0.5~5.5cm;单发病灶偏大,(19/31)>2cm,周围水肿不明显。增强后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MRI显示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低、等或高信号,(11/16)增强呈结节状强化,其余无强化。结论典型的颅内结核瘤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非典型病灶需与脑脓肿、脑囊虫、胶质瘤和转移瘤鉴别,必要时采用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强化抗痨治疗后复查CT、MRI可帮助鉴别,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可使病人免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脑膜瘤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蕾莉  崔世民  刘梅力  刘力  靳松  阎世鑫  戴伟英  高满 《天津医药》2002,30(4):218-219,F002
目的:拓宽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范围,探索颅内脑膜瘤新的影像检查方式。方法:应用改进后CTA检查56例颅内脑膜瘤,将CTA注药方式由原来的单向单流程1次延迟,改为单向双流程2次延迟,然后,应用表面遮蔽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多平面重组(MPR),3种软件对原始扫描数据进行图像的工作站后处理。结果:所有血供丰富的脑膜瘤均获得颅骨,血管,肿瘤同时显示的三维立体图像,血管重建显示脑膜瘤染色,及脑膜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颅骨重建可示脑膜瘤对邻近颅骨的影响。结论:对颅内脑膜瘤的诊断,CTA在肿瘤的定性,定位、大外观血供等方面均能为临床提供有实用价值的诊断依据。并可为神经外科提供全面术前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5.
颅内肿瘤37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颅内肿瘤发病规律,探索其流行病学特点,以期增加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从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等方面,对1988-2000年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740例颅内肿瘤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肿瘤高发年龄段为31-5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肿瘤发生部位以幕上最为多见,约占总病例数的79.87%(2987、3740)。组织病理学类型依次为神经上皮肿瘤(32.01%)、脑膜瘤(22.06%)、垂体腺瘤(18.40%)、转移瘤(6.63%)及其他各类肿瘤,其中垂体腺瘤和蛛网膜囊肿的发病率高于献报道。结论:颅内肿瘤的发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病理分型、部位等方面均有规律性可循。随着影像学和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颅内肿瘤的病理学分类统计资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脑肿瘤患者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tract,CST)损伤对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技术,并将DTI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Rimaging,fMRI)相结合,对脑梗死和脑肿瘤引起的皮质脊髓束损伤进行定位诊断,并观察皮质脊髓束损伤对患者肢体肌力的影响。对40例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72h)和113例脑肿瘤患者行MRI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其中部分患者再行增强扫描和fMRI检查。收集全部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原始数据,然后行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并将患侧皮质脊髓束的病理性改变对肢体肌力的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梗死区各向异性(FA)阈值为(0.336±0.065),对侧半球正常白质区FA阈值为(0.705±0.069),梗死白质区FA值显著低于健侧,两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5.823,P<0.001)。(2)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显示,脑梗死和脑肿瘤患者病变侧皮质脊髓束受压、变形、移位,部分断裂。(3)脑梗死皮质脊髓束损伤患者的肢体肌力降低率为67.50%(27/40),脑肿瘤为16.81%(19/11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6.096,P<0.001)。(4)急性脑梗死和脑肿瘤累及皮质脊髓束内囊后肢致肌力降低率分别  相似文献   
7.
颅内肿瘤3 7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颅内肿瘤发病规律,探索其流行病学特点,以期增加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从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等方面,对1988~2000年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740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肿瘤高发年龄段为31~5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肿瘤发生部位以幕上最为多见,约占总病例数的79.87%(2987/3740).组织病理学类型依次为神经上皮肿瘤(32.01%)、脑膜瘤(22.06%)、垂体腺瘤(18.40%)、转移瘤(6.63%)及其他各类肿瘤,其中垂体腺瘤和蛛网膜囊肿的发病率高于文献报道.结论颅内肿瘤在发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病理分型、部位等方面均有规律性可循.随着影像学和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颅内肿瘤的病理学分类统计资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脊髓血管畸形的DSA分析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栓塞治疗价值。方法:16例脊髓血管畸形病人做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根据DSA显示的异常血管的部位、形态、分布和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将其分为三型:髓内动静脉畸形4例;髓周动静脉瘘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8例。栓塞治疗后,13例获得较满意效果,2例无变化。在2个月至3年的随访期间,13例临床症状有改善。结论: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可靠依据,可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DSA评价和栓塞治疗(附12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颈动脉海绵窦瘘诊断的价值,并通过对其血管造影表现的分析,指导栓塞治疗。方法 126例颈动脉海绵窦瘘进行DSA检查,每例患者均行超选择颈内、外动脉造影,同时将本组病例分为4类。结果 126例颈动脉海绵窦瘘中,A型瘘88例;B型瘘11例;C型瘘23例;D型瘘12例。88例直接瘘造影确定瘘口位置,瘘口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I段5例;Ⅱ段29例;Ⅲ段11例;Ⅳ段34例;Ⅴ段9例。根据DSA表现,102例采用经股动脉途径栓塞,22例经眼上静脉途径。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较好地显示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位置和大小,同时,可以有效地评价Willis环功能,为其栓塞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CCF的治疗中可脱性球囊栓塞是最理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鞍区Rathke’s囊肿影像学与组织学的相关性,提高对其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搜集29例经病理证实的Rathke’s囊肿,分析Rathke’s囊肿的囊液性质和囊壁组织成分与影像学的关系。结果多数Rathke’s囊肿在X线平片显示无蝶鞍扩大,这在影像诊断中有助于同囊性垂体腺瘤相区别。9例囊肿在MR T1WI显示高信号,组织学证实在囊壁上存在含铁血黄素和胆固醇。结论典型的Rathke’s囊肿MR T1WI显示为低信号,非典型Rathke’s囊肿MR T1WI呈高信号。出现高信号的原因可能为Rathke’s囊肿内的反复出血和胆固醇结晶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