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分析与比较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增强磁共振成像(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MRI)的增强表现及特点,以期提高FNH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方法:纳入74例经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脏FNH的患者,患者均在术前接受CEUS及CEMRI检查。对FNH病灶在CEUS和CEMRI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选取74例肝脏FNH患者的74个FNH病灶。CEUS动脉期所有FNH病灶均表现为快速高回声增强(100.0%),凭借CEUS动态实时观察的优势,其中45.9%(34/74)的病灶呈泉涌状增强,21.6%(16/74)的病灶呈轮辐状增强。32.4%(24/74)的病灶中央发现未增强的瘢痕,另外在78.4%(58/74)病灶外周发现扭曲的滋养动脉。根据病灶在CEUS各时期的增强-消退的变化,33.8%(25/74)呈"快进慢出",59.5%(44/74)呈"快进同出",6.8%(5/74)呈"快进快出"。CEMRI显示所有FNH病灶动脉期均表现为相对肝实质的高增强(100.0%),根据病灶在CEMRI各时期的增强-消退的变化,50.0%(37/74)呈"快进慢出",39.2%(29/74)呈"快进同出",10.8%(8/74)呈"快进快出"。59.5%(44/74)的病灶在动脉期出现未增强的中央瘢痕,且在延迟期缓慢强化。29.7%(22/74)在病灶外周发现扭曲的滋养动脉。本组CEUS的诊断准确率达90.5%(67/74),CEMRI的诊断准确率达87.8%(65/74)(P0.05)。结论:FNH在CEUS和CEMRI两种影像学表现上均具有一定特征,CEUS能够动态实时地显示FNH的泉涌状增强及轮辐状增强,并可发现FNH的中央瘢痕及外周滋养动脉,CEMRI能够更完整地显示FNH病灶,对中央瘢痕更敏感。结合两种影像学方法各自的成像特性及共性,可提高FNH诊断准确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的典型征象,及其与病灶大小及脂肪肝背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51例FNH患者的CEUS表现,并分析FNH增强表现在不同大小的3组(<3 cm组,3~5 cm组,>5 cm组)及不同肝背景的2组(脂肪肝组,正常肝组)中的差异。结果 注射造影剂后,FNH病灶在动脉期均表现为快速高增强(100%),其中41.2%(21/51)表现为泉涌状增强,29.4%(15/51)表现为轮辐状增强;21.6%(11/51)表现为分枝状增强;7.8%(4/51)表现为整体增强。中央瘢痕检出率为31.4%(16/51),滋养动脉检出率为74.5%(38/51),96.1%(49/51)表现为"快进慢出"或"快进同出",仅3.9%(2/51)表现为"快进快出"。以上表现中,泉涌状增强在<3 cm的FNH病灶中检出率上升至71.4%(15/21);分枝状增强在>5 cm的FNH病灶中检出率上升至50%(5/10);中央瘢痕在>5 cm的FNH病灶中检出率上升至60%(6/10),即上述表现在3组病灶大小分组中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均<0.05)。另外,FNH在2组不同肝背景分组中的CEUS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及χ2检验)。结论 CEUS所示FNH典型征象包括泉涌征、轮辐征、中央瘢痕及滋养动脉,其中泉涌征对于病灶较小的FNH(<3 cm)更具有诊断价值,而中央瘢痕对于病灶较大的FNH(>5 cm)更具有诊断价值,脂肪肝背景不会影响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