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息肉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在培训内镜医师息肉治疗技术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在实验动物(猪)消化道制作与人类消化道息肉相似的息肉模型,培训98名内镜医师的内镜息肉切除操作技术,总结内镜医师的技术掌握程度。结果:经过培训,学员在老师指导下均可独立完成息肉模型的制作,并建立不同类型的息肉模型5~10个,选择合适的器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结论:建立的实验动物(猪)食道、胃息肉模型与人类息肉相似,为内镜下息肉切除提供了较好的动物培训模型,利于被培训医师迅速掌握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技术。  相似文献   
2.
肺气肿患者吸气相与呼气相高分辨率CT扫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潮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266-1267
肺气肿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发病率约为8.2%.目前,肺气肿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病理学将其定义为终末细支气管以远气腔的持续性异常扩大,伴有壁的破坏而无明的肺纤维化.近些年,随着CT技术的发展,在肺气肿的诊断中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r CT,HRCT)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HRCT呼气末扫描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笔者测量肺气肿患者HRCT吸气末与呼气末肺组织的CT值,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医学影像学在Kartagener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5例具有右位心且伴有副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的Kartagener综合征的影像资料.结果 均有右位心伴有支气管扩张及副鼻窦炎或鼻息肉.结论医学影像学在Kartagener综合征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尽管罕见,发现右位心患者、尤其是伴有反复出现副鼻窦炎和/或肺部感染的患者,均要想到Kartagener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医学影像学在Kartagener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5例具有右位心且伴有副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的Kartagener综合征的影像资料。结果均有右位心伴有支气管扩张及副鼻窦炎或鼻息肉。结论医学影像学在Kartagener综合征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尽管罕见,发现右位心患者、尤其是伴有反复出现副鼻窦炎和/或肺部感染的患者,均要想到Kartagener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与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3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对象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并测定肝脏的脂肪含量。结果观察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为(18.05±5.04)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53±5.01)μ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因素。Q1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为(14.08±4.88)μmol/L,与Q2组的(14.16±4.71)μmol/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Q3组的(18.96±5.37)μmol/L、Q4组(20.22±5.41)μmol/L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具有相关性,且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危险因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与血清铁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软式内镜经胸骨上窝进入纵隔进行纵隔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健康实验用猪20只,首先在胸骨上窝处行1.5cm切口,随后向胸腔内建立1个隧道,最后软式内镜经隧道进入纵隔并对纵隔进行观察,统计完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顺利完成对所有猪纵隔的观察,术中未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和动物死亡。术后5只猪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另外有4只猪并发气胸,其中3只在1~6d内死亡。结论软式内镜经胸骨上窝进入纵隔进行观察是可行的,能够完成对纵隔疾病的诊断,为纵隔疾病的微创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小议痞满     
痞满是脾胃病中十分常见的症状之一.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对于痞满,首辨虚实,次辨寒热,主用通降.在临床上,个人体会,在慢性胃病中,最常见的痞满证当属痰湿中阻、中虚气滞和虚实相兼、寒热错杂.临床上抓住辨证要点,立法处方恰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切除手术一直是外科手术的指征,内镜治疗的禁忌证,这主要问题是食管穿孔与纵隔相通,或出现气胸等并发症,但传统外科手术风险大,创伤大,如果有微创方法可以直接切除固有肌层上的病变,而不出现穿孔等并发症,则可以造福于众多患者。我们在2009年创立的经口隧道技术,如果使用该技术,先在食管病变的口侧建立隧道,然后直接切除固有肌层肿瘤,再封闭隧道开口,这样可以避免穿孔的一系列并发症。为此我们在活体猪身上进行了隧道技术辅助下食管固有肌层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乳头切开(EST)后超细胃镜进入胆道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EST后试图将超细胃镜经切开的乳头插入胆道进行观察和治疗5例。结果本组成功插入胆道4例,失败1例。结论超细胃镜在EST后可以直接插入胆道进行观察,对X线下难以确定的结石、难治性结石、胆道肿瘤活检及放置支架可能有较大的帮助,但要方便的进入胆道并有效的开展治疗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通过隧道技术剥离食管大面积病变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常规内镜下黏膜剥离技术与材料,在猪的食管内模拟大面积病变进行标记、远端开口、近端开口、建立隧道直达远端开口、切开两侧,剥离病变等操作。分别记录剥离面积与操作时间。结果 10处病变,直径为8~10cm,切除时间45~100min,平均62min,术中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隧道技术剥离食管大面积病变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