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眼科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对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The quality oflife scale which measures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Chinese pati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QOL-DV1)应用于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生活质量评价进行效度、信度和反应度检验。方法:应用SQOL-DV1量表对39例TAO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该量表能否准确有效评估TAO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效度分析:(1)内容效度检验各个分项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0.62~0.80(P=0.00),各个分项得分与量表总得分的相关系数0.88~0.89(P=0.00)。(2)区分效度检验TAO患者组在症状与视功能、身体机能、社会活动、精神心理各分项得分及量表总分上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治疗后TAO患者量表各分项得分及总得分提高(P<0.05)。信度分析:(1)重测信度。量表重复测量相关系数达到0.913(P=0.00)。(2)克朗巴赫系数为0.944。反应度分析:效应大小统计量(ES)为0.88。结论:SQOL-DV1量表是评估TAO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可信的工具,可用于临床上TAO患者生活质量的测量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眼眶骨折常常形成骨质缺损和眼球内陷,既往通过植入眶壁修复材料修复眶壁骨折及眶内组织填充,存在各种缺点。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通过组织工程技术制造自体组织来源的组织工程骨来修复骨折的骨质缺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眼眶骨折作为颜面骨骨折的一部分,同样可以利用组织工程骨来进行修复,现就组织工程骨应用于眼眶骨折修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口服不同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临床研究,评估其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将血管瘤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1mg/kg·d及2mg/kg·d普萘洛尔治疗,并监测患儿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结果:治疗后6周两组患儿血清的VEGF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下降程度有差异显著意义(P0.01),两治疗组之间下降水平有差异(P0.05)。结论:应用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疗效与剂量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湿房镜对翼状胬肉术后眼表环境的影响。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眼科就诊的40例翼状胬肉患者(40只眼)病例资料,随机分为湿房镜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眼。所有患者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术后均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湿房镜组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佩戴湿房镜,对照组患者无特殊处理。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眼表疾病指数调查表(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非侵入性泪河高度,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tear break-up time, NIKBUT),眼红分析(包括鼻侧球结膜充血、鼻侧睫状充血、球结膜充血等参数),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时间各类眼表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时间效应P0.05),湿房镜组和对照组OSDI评分、NIKBUT、鼻侧球结膜充血、鼻侧睫状充血和球结膜充血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房镜能够加速翼状胬肉术后眼表的修复,减少患者术后不适。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S.LASIK)和SMILE治疗近视术后角膜敏感性的差异。方法Meta分析。采用严密设计的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比较FS—LASIK和SMILE术后角膜敏感性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中央角膜敏感性。采用RevMan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加权均数差(WMD)(95%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对检索文献的证据等级按照Jadad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共有4篇文献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共198例(316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FS.LASIK和SMILE中央角膜敏感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WMD=O.28.95%CI:-0.73~1.29,P〉0.05);然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者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WMD-14.56,95%CI:-23.79~-5.34。P〈O.01;WMD=-15.29。95%CI:-22.46--8.11,P〈0.01;WMD=-13.12,95%CI:-18.77~-7.46,P〈O.01;WMD-3.45,95%CI:-5.72~-1.18,P〈0.01)。结论与FS.LASIK相比,SMILE术后角膜敏感性下降幅度可能更小,恢复更快:术后6个月时。SMILE术后角膜敏感性仍高于FS-LASIK。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了微创联合手术与常规联合手术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PVR合并白内障患者128例(164眼),行20G常规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者68例(90眼,常规联合手术组),行23G微创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者60例(74眼,微创联合手术组),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个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压、角膜散光,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BCVA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BCVA比较,微创联合手术组均高于常规联合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周角膜散光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1个月及3个月角膜散光逐渐降低,至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角膜散光比较,微创联合手术组均低于常规联合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术后1周,常规联合手术组眼压与微创联合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周、1个月及3个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微创联合手术组眼压低于常规联合手术组。微创联合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联合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手术创伤,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