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微视频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西医院校中医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10月南华大学105名2017级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41名麻醉班学生作为实验组,64名口腔班学生作为对照组.在体质部分临床见习中,实验组采用微视频交互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讲解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理论考试成绩.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根据中医证型分为3组,将FPG、PPG、FINS、HbA1C、HOMA-IR及炎症因子(TNF-a、IL-6、IL-10)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最多;各组间HOMA-IR、TNF-a及IL-6比较,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胰岛素抵抗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可作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按压对慢性激痛点模型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水平的影响,探讨按压对激痛点去活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30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和激痛点模型组(n=20),以钝性打击配合离心运动法复制激痛点模型,造模成功后符合评价标准者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按压组(n=10),按压组以自制按法刺激器干预14d,干预结束后取其激痛点骨骼肌组织,以试剂盒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 CS)、线粒体复合物I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含量,以免疫印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I, LC3-I)、LC3-II、泛肽结合蛋白1(sequestosome protein1, P62)、UNC51-类似自噬激活激酶1 (UNC-51 like autophagy activating kinase 1, ULK1)、p-ULK1、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蛋白激酶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 PINK1)与Parkin蛋白表达。 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MMP、CS、线粒体复合物I、ATP水平均下降(P<0.05),LC3-II、LC3-II/LC3-I比值与P62表达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按法组MMP、CS、线粒体复合物I、ATP、LC3-II、LC3-II/LC3-I比值、p-ULK、p-ULK1/ULK1、PINK1与Parkin水平均上升(P<0.05),P62表达下降(P<0.05)。 结论:按压激痛点可以恢复局部线粒体功能,改善局部能量代谢,达到激痛点去活化效应,其机制可能与PINK1/Parkin通路提高线粒体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S69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BS69与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间手术切除的6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5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和RTq PCR法检测组织中BS69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BS69在三种结直肠癌细胞系和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中的蛋白表达。结果:BS69免疫组化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少量位于细胞浆。其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和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BS6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Dukes分期、肿瘤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相关性(P0. 05); Western blot检测BS69在3种结直肠癌细胞系与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中蛋白表达,各细胞系中结果有明显差异;结直肠癌组织中BS69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BS69是重要的转录抑制因子,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专题小组讨论法,从医疗服务的相关背景和研究意义出发,率先提出医疗服务危机的概念,提出对医疗服务危机进行专门深入研究的必要性,进而较详细的界定了医疗服务危机的概念,对其内涵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诠释,并对医疗服务危机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关于医疗服务危机的概念,国内未见与之相同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从脾论治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仅予以饮食控制及有氧运动为对照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脾胃经取穴为主的针刺治疗为治疗组,每天1次,8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体重指数(BMI)均下降,腰围(WC)缩小(P〈0.05)。结论从中医肥胖病机出发,针刺从脾论治单纯性肥胖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激痛点是骨骼肌紧绷肌带内高度敏感的应激点, 活化后可引起自发性疼痛、牵涉痛和抽搐反应。目前认为激痛点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运动终板功能异常、乙酰胆碱堆积、局部循环与能量代谢障碍、血管活性成分与炎症因子释放等多个环节组成的恶性循环有关;在触诊基础上, 肌电图、磁共振检查、超声弹性成像、红外热成像和微透析等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 以期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激痛点进行深入研究和认识;目前激痛点疼痛的物理治疗主要有针刺、推拿、电刺激、红外、超声及其它疗法等, 因其疗效明确、适应证广和不良反应较小等优势受到人们重视。本文主要归纳整理激痛点的形成机制、诊察和激痛点疼痛物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双歧杆菌胶囊、穴位敷贴、针灸联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分为4组,分别进行单纯双歧杆菌、敷贴、针灸和联合处理,比较各组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含量,联合组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含量,随着时间迁移,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呈现差异。结果:4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肠肽含量、腹部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含量、腹部症状积分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各项腹部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双歧杆菌组、敷贴组和针灸组,不同时点比较,3组随着时间迁移,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单纯双歧杆菌、穴位敷贴、针灸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疗效,将其联合使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功能性改变,有关亚健康检测评估技术一直是难点问题。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开辟了以功能学为主的全新医学影像学领域。本文尝试探讨红外热像图在亚健康态功能表征的价值,为亚健康临床功能性判断提供可视化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